在楊振下令開始炮擊江面清虜陣地之后,積雪覆蓋的江面上,黑壓壓的清虜重炮隊伍當中,只有區區五門重炮打響了反擊的炮火。
然而這五門倉促打響的重炮,并沒有給鎮江堡的東墻造成任何損失。
至于其余的二十幾門,在突發的炮戰與混亂之中,要么早已經被凍在江面上,根本無法調整射角,要么就是在楊振下令率先開炮之后陷入混亂,根本無法清除積雪完成繁瑣的裝填。
楊振也搞不清楚對面的清虜重炮隊伍為什么突然要收回他們已經部署好的重炮,而不是直接使用這些重炮對他們的既定目標進行炮擊。
不過對于清虜重炮隊伍的這個近乎于作死的搞法,他心里當然非常的滿意。
透過手里的千里鏡,楊振看的清清楚楚,在自軍城頭炮火覆蓋造成的極其混亂的場面之中,清虜整個炮陣只有七門帶有車架的天佑助威大將軍重炮,在人推馬拉之下,成功逃離了鎮江堡城頭炮火可以覆蓋的區域,最后躲進了威化島上的清虜營盤。
在整個過程之中,清虜重炮隊伍先前費盡心機構筑起來的一道道一圈圈木構冰墻,反倒成為了埋葬其重炮車架的冰上墳場。
那些三四尺高的厚實的冰墻,被連日來的風雪降溫凍得極其堅固,將清虜許多重炮的炮位圍在其中。
他們原本這樣做是為了把冰墻當成掩體,阻擋城頭重炮射來的巨大炮子,但是到了準備收回這些重炮的時候,卻意外成為了攔路虎。
天佑助威大將軍重炮被凍在冰面上只是一個方面,除此之外,其龐大的炮身,沉重的車架,在如同迷宮一般的層層冰墻掩護之下,一時間很難轉身調頭,被拖離。
清虜派出來的人手與馬匹雖多,在相對狹窄的空間之中卻無法充分發揮他們的作用,白白地淪為了楊振城頭炮火的犧牲品。
楊振很少現場看到這樣極度舒爽的場面——敵人的重炮無法移動甚至無法反擊,只能成為自軍炮火輪番轟擊的大靶子。
所以,當持續了將近一個多時辰的炮戰宣告結束,江面上的清虜重炮隊伍丟下死傷的士卒以及被打壞的重炮逃離江面之后,楊振當場對指揮重炮炮擊的劉仲錦以及指揮沖天炮炮擊的孫登選贊不絕口,并當眾承諾為他們二人表功。
對楊振來說,清虜當中對他威脅最大的,從來也不是清虜引以為傲的什么滿蒙騎兵,什么弓馬騎射,而是清虜所擁有的大批重炮。
所以每次與清虜的軍隊作戰,楊振考慮的第一個問題往往是清虜的重炮隊伍有多少,重炮有多少,部署在哪里。
至于什么滿蒙騎兵,楊振承認他們的弓馬騎射本領比自己麾下的將士們強,甚至可以說強多了。
但是楊振并不是很在乎。
因為清虜弓馬騎射再厲害,當他們面對一座堅城的時候,用處也不大。
如果這座堅城里面糧草充足火器犀利,那就更不用擔心什么清虜的弓馬騎射有多厲害了。
反倒是清虜的滿蒙騎兵有了八旗漢軍重炮隊伍的配合作戰以后,才開始變得好像無敵于天下了。
一旦沒有漢軍重炮隊伍配合他們,或者完全打掉他們用于攻堅用于掃除障礙的重炮,那么滿蒙騎兵的威名還會存在嗎?
楊振這個穿越客擁有的最大優勢,就是他了解后來的歷史,知道歷史發展的大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