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楊振來說,鎮江堡城這邊暫時穩了以后,他要經營鞏固的不是鎮江堡以北或者以西地區。
他的真正目的,是鞏固和經營鎮江堡以南以及鎮江堡以東或者說鴨江以東的地區。
至少在接下來的一年半載時間里,金海鎮移民屯墾的方向是那里,而不是鎮江堡以西和以北。
楊振眼下的實力或者說金海鎮目前的實力,還不足以占領并守住鎮江堡以西的鳳凰城等地。
九連城倒是值得一試,但是現在的時機不對,或者說并不是最佳的時機。
等到春暖花開,冰雪融化,鴨江重新恢復通航,那時,奪取九連城的最佳時機就會到來。
利用自己麾下在遼東地區已經屬于獨一無二的水師,從江上通過炮擊摧毀九連城的城防,然后奪取它,將是風險最低,損失最小的辦法。
這里所謂的九連城,并不是九座城合而為一,而是當年大明朝定遼右衛轄下的堡城之一。
定遼右衛的衛城治所,就在鳳凰城,從衛城出發往北往東,沿著遼東邊墻,依次分布著大大小小九座堡城。
九連城東鄰鴨江,是定遼右衛轄下邊堡中的第九座,也是最后一座,故而稱之為九連城。
后來后金崛起,侵占定遼右衛,然后占領整個遼東,為了更好地對付東江鎮對其后方腹地的襲擾,阻斷東江鎮的力量乘船北上,遂在九連城以南臨江的一座廢棄的墩臺舊址上,重建了一座城堡,命名為鎮江堡。
就此而言,清虜所修鎮江堡所在的地方,實際上原來是九連城防御體系的一部分。
只是為了對付來自海上的襲擾,清虜才將其防御體系從更靠近清虜后方腹地的九連城,不斷向南推進。
現在楊振已經拿下了鎮江堡,如果往北拿下九連城,或者往西拿下鳳凰城,更進一步接近清虜的后方腹地,那就等于是強迫清虜以舉國之力來對付自己了。
這可不是楊振現在想要的,一開始他決意北上奪取鎮江堡城,目的可不在這里。
就這樣,楊振壓住了麾下諸將各種“乘勝追擊”的沖動,繼續率軍留駐在鎮江堡城,按兵不動。
同時,他一邊命人清理這次出擊作戰收獲的戰果,一邊派出了幾路信使前往莊河堡、岫巖堡以及自己的大后方通傳消息。
崇禎十四年正月初十上午,頭天下午才策馬出城再次率隊前往莊河堡送信的李守忠,一路興高采烈地策馬狂奔回到了鎮江門外。
而跟隨李守忠一起抵達城外的,還有翻山越嶺千里迢迢趕來鎮江堡報信的遼西信使仇必勇及其隨從,以及來自莊河堡的由許廷選率隊的護送人員,一行數百人。
仇必勇是楊振的小舅子,也是鎮江堡東城防御總指揮仇震海的親侄子。
同時又有李守忠、許廷選領著前來,他們一行人進入鎮江堡城自然是異常的順利。
而他們一入城,就被仇震海、李守忠領著,直奔征東將軍行營面見楊振來了。
一見面,仇必勇也顧不上說別的,先把半個多月前遼西發生的重大事變,比如廣寧城易手,張存仁反正,右屯堡、盤山堡落入松山兵馬手中等等,竹筒倒豆子一樣報告給了楊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