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仇震海、楊珅那里,楊振也了解到,宋國輔以其所部兵馬善用火炮,所以希望能夠編入征東軍的炮兵團營下面,成為一個繼續使炮的營頭。
但是對于這一點,楊振始終沒有想好,尚未下定決心,所以也就遲遲沒有召見他,沒有對他作出明確的安排。
楊振之所以沒有下定決心,不全是因為宋國輔及其所部人馬尚未獲得楊振完全的信任。
事實上,像石明雄、宋國輔這樣反正歸來的二韃子,今后除了追隨楊振之外,除了效力于楊振之外,他們已經沒有其他什么出路可走了。
尤其是清虜那邊,石明雄、宋國輔及其所部人馬,已經完全沒有回頭路可走。
所以,至少在遼東清虜大后方的戰場上,楊振并不擔心他們會突然背叛自己,重回到清虜那一邊去。
其實,眼下楊振考慮的更多的是,自己率軍離開以后,鎮江堡的城防以及附近地區的防御問題。
楊振一旦離開鎮江堡,勢必要帶走征東軍的幾大主力團營,其中尤以楊珅的炮兵團營最為重要。
如果將宋國輔及其所部人馬收編到了征東軍的炮兵團營之中,那么下一步自己離開鎮江堡的時候,他們要不要跟著走呢?
如果他們跟著征東軍炮兵團營一起離開鎮江堡,那么鎮江堡城的守衛問題怎么辦?
楊振現在已經看得很清楚了,時至今日,自己一方依托堅城進行防守作戰,離不開重炮隊伍。
當然,攻城也是一樣。
攻城一方若無足夠的重炮,必將在堅城之下遭受巨大的傷亡。
而守城一方若無足夠的重炮,再堅固的堅城最后也終將不保。
所以,楊振心中有意要在自己離開鎮江堡的時候,給這個進可攻退可守的地方,留下一支善于使用重炮的重炮隊伍。
一方面,自己離開此地之后,如果濟爾哈朗或者其他清虜大軍卷土重來,鎮江堡有一支重炮隊伍,也足可以自保。
另一方面,將來自己重來此地,對清虜大后方開啟大規模進攻的時候,留在這里的重炮隊伍,也可以繼續發揮作用,也免得自己帶著過多的重炮隊伍千里迢迢長途跋涉。
畢竟,每門天佑助威大將軍重炮三四千斤的重量,在近海皆冰封無法通航大船的情況下,在沒有通衢大路的遼東半島東海岸,南下或者北上,都十分困難。
而楊振打算留在鎮江堡城協助守城的重炮隊伍,就是宋國輔的重炮隊伍。
如果現在將他們編到了征東先遣軍的炮兵團營下面,那么將來還要朝令夕改,將他們調出炮兵團營,甚為不便。
也因此,對于宋國輔及其所部的安排,是楊振對今后鎮江堡這邊一系列安排當中的一個,在他把整個問題理清楚之前,是無法單獨給出具體任命的。
不過,這一天很快就到來了。
崇禎十四年正月十五的上午,不僅祖克勇、俞亮泰、沈器成、林慶業各帶衛隊結伴來到了鎮江堡城,而且遠在平壌府城的沈器遠派出的使者隊伍,也跟隨柳林派去聯絡的信使,趕到了鎮江堡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