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此相應的是,楊振解決了沈器成、柳林以及林慶業所部人馬的整編問題之后,當場也明確了新編的忠義歸明軍各個營頭的歸屬。
安應昌率領原來所屬的兩個指揮人馬為一營,即由都指揮使所領的忠義歸明軍中軍營。
同時,為了獎勵安應昌所部人馬之前作戰的功勞,楊振又批準他從俘獲的朝人青壯里再編練兩個指揮,叫他湊齊一營四
個指揮共兩千人。
此外,柳林本人所部人馬以及兒子柳之蔓從平壌帶出來的人馬,加在一起有小兩千人,也自成一營,為忠義歸明軍左營。
至于前營與后營,則分別由沈器成沈器周兄弟從平壌城帶出來的其他人馬來組成,以所有馬兵為前營,以所有步軍及百姓為后營。
剩下的忠義歸明軍右水營番號,自然歸給了林慶業,由林慶業率領的前李朝南三道水師船隊組成。
這樣的改編結果,跟楊振先前的預期有一定的出入,比如將林慶業的水師編入其中,就不在原來楊振的計劃之內。
但是這樣的一些出入,也在楊振能夠接受的范圍之內。
其實這一點從楊振對林慶業的任命上就能看出端倪。
楊振給林慶業的任命,仍是水軍統御使,只不過不再是什么李朝南三道水軍統御使了,而是忠義歸明軍的水軍統御使。
可以說,楊振對林慶業的任命里藏滿了玄機,在場的有心人都會仔細琢磨一下這是什么意思。
比如說,統御使跟都指揮使相比,到底誰大誰小
都指揮使這個名頭貌似可以指揮忠義歸明軍下面的所有隊伍,可是水軍統御使的任命,又給了林慶業獨立處置所有忠義歸明軍水軍事務的權力。
而他們之間的爭執,將來只有一個裁決者,那就是楊振。
包括沈器成這個五營總監軍,以及柳林這個主管忠義軍所有軍紀軍法事務的兵馬都虞侯,也是這樣的情況。
總而言之,忠義歸明軍四位大佬之間出現了任何爭議不下的事情,最后都只能由楊振出面進行裁決。
這樣一來,他們每一個人如果想樹立自己的權威,那就只能仰賴楊振對他的支持了。
崇禎十四年正月十五鎮江堡征東將軍行營內的軍議,一直從中午時分持續到當日傍晚才算告一段落。
除了設立安東團營,將石明雄的牢城營以及宋國輔的重炮隊伍納入其中,同時改編了忠義歸明軍,將沈器成、柳林以及林慶業的人馬納入其中之外,楊振也將征東先遣軍所屬的一些兵馬哨隊以及金海東路所屬的一些兵馬哨隊做了調整。
其一,是擲彈兵團營的左營營官潘喜,被楊振點了名,要他選一哨擲彈兵,留守在鎮江堡城內,并由他出任城守營的參將營官,協助仇震海組建城守營。
其二,跟隨楊振已久的親兵把總官麻克清,也被楊振提拔為千總官,被安排進了鎮江堡城守營,接手指揮一哨從火槍團營遴選出來的火槍手。
其三,許廷選及其所率的一哨人馬,同樣進入了楊振的視野,被楊振親自下令轉隸安東團營,作為一哨斥候輕騎兵編入新成立的鎮江堡城守營使用。
正月初七日夜的那場出擊清營作戰,不僅為楊振所部兵馬繳獲了大批人口丁壯糧草財貨軍需物資,而且也為鎮江堡內的守軍們繳獲了大量馬匹以及清虜從和寧國搶來的牛羊牲口。
特別是那些俘獲的數以千計的各種馬匹當中,就有三四千匹膘肥體壯而且品相上佳的戰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