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等到楊振、張臣等人帶領兩千多火槍團營的將士抵達龍王廟船廠附近的時候,黃昏的夕陽里,迎接楊振凱旋的擠滿了道路的兩側。
當楊振從大批扈從士卒中間策馬而出,船廠附近龍王廟的山門外一時間鑼鼓喧天,旗幟招展,恭迎都督凱旋的歡呼聲不絕于耳。
“卑職張得貴恭迎都督凱旋”
“沈志祥恭喜都督得勝歸來”
“卑職許天寵恭迎都督凱旋”
“卑職劉萬忠恭迎都督凱旋”
“”
熱烈喜慶的鑼鼓聲中,張得貴、沈志祥、許天寵、劉萬忠以及其他駐扎在金州城附近的各路將領,齊刷刷地跪在迎候隊伍的最前面,對楊振說著各種道喜道賀的話。
算起來,從去年九月初楊振啟程北上,前去謀奪鎮江堡城開始,迄今已經過去了將近五個月的時間了。
在這將近五個月的時間里,金海鎮的后方簡直是雖然大體保持穩定的局勢,但是也曾有過好幾次一夕數驚陷入恐慌的情況。
特別是在十月下旬,當楊振被清虜偽帝黃臺吉親率十萬大軍圍困在鎮江堡內的消息傳開來的時候,整個金海鎮的大后方人人都覺得天塌了一樣,到處都是一片愁云慘霧悲戚氣氛。
雖然楊振嚴令其他各路人馬,不得出兵前往鎮江堡方向,但是后方各路人馬,尤其是南路、中路這些沒有直接對敵壓力的將領人馬,得知楊振被圍,誰也無法眼睜睜在后方安坐等待。
而張得貴就是在那個時候,被金海伯夫人催著領兵北上的。
當然了,張得貴從旅順口出兵北上的時候,其實已經是十月下旬了。
十一月初,當他率領從金海南路以及總鎮府所屬各屯堡以及牢城營征調起來的兵馬,抵達金州城以后,得知金海北路當面同樣面臨清虜大軍壓境,一時有點六神無主。
經過與襄平伯沈志祥以及金海中路總兵許天寵幾番商議之后,決定還是要遵守楊振的嚴令,暫時屯兵金州,以便更好地應對北路與中路可能出現的變局。
作為楊振麾下親信中的親信,張得貴當然恨不得插上翅膀,飛到鎮江堡去。
但是作為楊振麾下親信中的親信,他也知道楊振的脾氣。
既然楊振下了嚴令,不準各路兵馬前去救援,他雖然不太理解,但是也還是選擇了堅決執行。
只是在旅順口的時候金海伯夫人三天兩頭請他趕緊出兵,他也實在是扛不住那個壓力。
而到了金州城之后,與早打慣了仗的沈志祥、許天寵一番商議后,都認為楊振嚴禁各路人馬前往鎮江堡救援的決定,絕不是意氣用事的亂命,而是正確的決定。
一旦金海鎮后方各路大軍前往救援,必定會重蹈當年遼東數萬兵馬前去救援大凌河城的覆轍,弄不好就是一個全軍覆沒的下場。
而且說不定,楊振見了他們救援被圍,反倒還要冒險出城解救他們。
真到那個時候,金海鎮的基業,可就一下子全完了。
所以,張得貴的心里雖然異常糾結,可是他幾番掙扎之后,最終還是決定服從楊振的軍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