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別是有了當年毛文龍被殺,隨后清虜第一次大舉入關劫掠的慘痛教訓,楊振并不怎么擔心大明京師朝堂真敢把自己怎么樣。
“行了,別說這些亂七八糟的了。說說其他方面的情況吧,金州灣內的冰情如何,先前報備的四百料大船進展如何船廠最近下水了多少大船”
楊振這次南歸,路上拐到船廠這里來,很重要的一個目的,就是想看看他出兵之前要求建造的四百料大船造的怎么樣了。
當下他雖然沒有直接點出沈志祥的名諱,但是任誰一聽,也都知道他的這些問題是在問誰。
果然,他這么一問,在場其他人也都把目光轉向了襄平伯沈志祥。
“這個,眼下金州灣的冰情,倒是還好,雖然北面浮冰不少,但是并沒有聯結成片,從旅順口到這里依然可以通航。
“金州灣內的大小船只,出港入港也算正常,去年九月以來船廠所造四百料新船的試水試航,也仍在照常進行。”
沈志祥自從受了楊振的委托,接了督辦船政處的差事之后,絕大多數的時間,都是駐留在金州灣龍王廟的船廠衙署里。
而且為了避嫌,他離近在咫尺的金州城內都很少去,幾乎是一門心思撲在了督辦船政上。
沈志祥如此盡心盡力,效果自然也個非常不錯,最早開工的那百艘一百料和二百料海戰船,截止去年八月,已經全部完成交付了。
同時自從去年九月以來,整個船廠挑選出來的一千五百多名經驗豐富的船匠木工,已經全部投入到了楊振所要求的四百料戰座船的建造之中。
從九月初,干到十二月底,首批開工的三十艘四百料戰座船,已經陸陸續續完工了,有的已經完成了下水試航。
“都督去年九月交辦的四百料戰座船,首批三十艘,目前已經完工了十八艘,剩余的十二艘,預計二月中旬也能完工。
“屆時如果金州灣外海海況良好,那么最晚到二月底,所有新造四百料戰座船的試水試航,也能如期完成。”
這個計劃安排,正是在去歲九月初的時候,也就是在楊振率軍離開旅順口的臨行之前,沈志祥所報備的金海鎮首批三十艘四百料戰座船的造辦日程。
現在看,楊振在鎮江堡方向的戰事,以及多爾袞的兩白旗對金海北路造成的壓力,并沒有影響到這個造辦計劃的執行。
這一點令楊振十分高興,同時也使得方才他在乍聞后方各種亂象產生的不快,剎那間消散一空。
“很好,很好,很好督辦船政處首批三十艘四百料戰座船能夠如期完工,于我金海鎮之未來至關重要,單此一項,襄平伯你功勞不小,本都督這里要給你記一大功”
“呵呵,都督客氣了,我受都督委托,奉命督辦金海船政,張羅人力物料,按都督要求修造戰船,乃是分內之事。能夠不負都督信重就很知足了,當不得也不敢當都督大功之說”
面對楊振喜形于色的褒獎之語,沈志祥同樣十分高興,雖然嘴上說著不敢當,但是臉上早就笑開了花。
沈志祥很清楚楊振話里話外的意思。
沈志祥雖然也是伯,而且跟楊振一樣,都是世爵,但是他知道自己這個伯,跟楊振可不一樣。
同時他也非常清楚,他沈氏的未來,全在楊振的身上擔著呢。
而楊振所說的給他記一大功,并不是為他向朝廷表功的意思,而是楊振自己給他定的功勞。
這一點,比起楊振為他向朝廷表功可重要多了。
“當得,怎么當不得火器與戰船,是我們金海鎮的立身之本,就像車的兩個輪,人的兩條腿,缺一不可”
這個話,當然不是楊振單純為了忽悠沈志祥而說的,而是他真的就是這么認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