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卑職乍聞之時,也不敢相信,但是耳聞目睹登萊山東種種慘狀悲情,卑職以為,不管楊閣部是兵敗被殺,還是兵敗之后畏罪自殺,楊閣部已死這個傳聞,怕是假不了的”
對于沈永忠的這個補充說法,楊振倒是認可的。
如果歷史沒有改變的話,那么楊嗣昌死的時候,就是三月初一,算一算已經過去了好幾天。
所以,對于沈永忠所說傳聞之中楊嗣昌已死的消息,楊振是沒有什么質疑的。
而他之所以感到驚訝,并提出質疑,其實是因為沈永忠所說的死因,即畏罪自殺的傳聞。
事實上,如果聯系到之前方光琛向楊振的消息,楊振可以肯定,楊嗣昌百分之九十九是病死的,而不太可能會是畏罪自殺。
當然了,不管楊嗣昌是怎么死的,總而言之楊嗣昌之死,這回是肯定無疑了。
楊振沒有見過楊嗣昌,雖然楊振的前身跟著盧象升在巨鹿賈莊之戰中,差點被楊嗣昌等人坑死,但是現在的楊振對楊嗣昌既沒有多少好感,也并沒有多少反感。
不過現在的楊振知道,楊嗣昌對崇禎皇帝來說可是極其重要的人物,說是崇禎皇帝的一根精神支柱也不為過。
如今楊嗣昌死了,崇禎皇帝會有什么樣的表現呢
尤其是對于楊嗣昌死后留下來的爛攤子,崇禎皇帝會做出怎樣的決策布置呢
崇禎皇帝的決策布置會在多大程度上波及到金海鎮,波及到自己呢
楊振從沈永忠的嘴里意外地聽到了楊嗣昌之死的消息之后,陷入了長時間的沉默之中。
良久,楊振搖頭苦笑了一下,然后長嘆一聲,將心中思慮的一系列問題拋開,看向沈永忠,接著問道
“方才你說,你在濰縣期間,耳聞目睹了登萊山東種種悲情慘狀,究有哪些,可否試說一二”
“既然都督問起,卑職自當知無不言。”
沈永忠先是這么說了一句,然后深吸了一口氣,然后接著對楊振說道
“去歲以來,山東大旱不雨經年,百姓流離失所,自兗州到青州,再到萊州地界,流丐滿道,餓死病死無數,民間以糟糧腐渣為美味,更多食樹屑榆皮,到處都有人吃人的傳聞。
“而各地官府不僅不予開倉救濟,更將征繳民間存糧充作軍需為急務,致使百姓饑寒交迫,民怨沸騰,若非咱們金海鎮在濰縣設廠賑濟,招募墾民,給了百姓一條活路,卑職恐怕萊西之地早已大亂”
沈永忠到了萊州府后,一直在協助湯若望等人處理流民救濟與隔離檢疫營的事務,耳聞目睹的事情,簡直如同地獄一般。
雖然他在東江鎮期間也曾經歷過所謂的糧荒與饑饉,但是身為沈世魁的侄孫、沈志祥的嗣子,他哪里見過真正饑荒的樣子。
因此,這次回來見了楊振,再想起萊西的慘狀,整個人仿佛是憋了一肚子的怨氣。
當然了,他的這些怨氣,主要是針對大明朝的朝廷以及山東、登萊兩地官府的。
因為楊振吩咐他們做的事情,本來就該當是當地官府的事情,可是當地的官府不僅漠不關心,不聞不問,而且有的還縱兵去搶他們隔離營的存糧。
對于沈永忠心里壓抑著的滿腔憤懣,楊振自然看得清清楚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