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時間,乾清宮大殿之上風云變色,氣氛登時緊張了起來。
其他人一個個全都屏住了呼吸,俯首跪在地上,沒有一個人出來說話。
崇禎皇帝倒是希望這個時候有人站出來做個和事老,替自己勸勸范復粹收起奏折。
但是崇禎皇帝再次失望了。
崇禎皇帝一再嚴令內臣不得干涉朝政,因此在這個時候幾個司禮監的大太監們,包括王承恩,都恪守了這一條,每一個人敢說話。
而與此相應的是,今日在場的幾個內閣輔臣,都有自的小心思,他們巴不得范復粹下臺致仕騰出位子,他們好往前進一步呢。
所以,不管是緊排在范復粹之后的次輔張四知,還是陳演、魏照乘以及盼望入閣的陳新甲,誰也不肯站出來給崇禎皇帝一個臺階。
就這樣,崇禎皇帝手指范復粹良久,最后長嘆了一聲,坐回到了龍椅寶座上。
“罷了,罷了,既然如此,那就罷了。你走吧,走吧,朕準了,朕準你致仕了。”
崇禎皇帝本就神情憔悴,經過范復粹一言不合當場撂挑子不干的打擊,他一下子精氣神全沒了,嘴里喃喃自語著,擺手讓范復粹離開。
“臣謝陛下隆恩”
看見崇禎皇帝這個神色表現,范復粹仿佛也心有不忍,先是叩首領旨謝恩,然后深呼吸了一口氣,繼續舉起手里的致仕折子,對皇帝說道
“老臣雖然已自請致仕,但是這個折子,卻是老臣在致仕之前,以內閣首輔身份所上,還請陛下看一看,其中建言,還望陛下察納一二”
本來范復粹這個時候請求致仕,基本上跟事到臨頭的時候撂挑子不干沒兩樣,崇禎皇帝對他的觀感一下子變得極差。
但是,當初崇禎皇帝剛剛選任范復粹為內閣首輔的時候,對他還是寄予厚望的。
而且之前李自成攻陷洛陽福王身死的時候,張獻忠攻陷襄陽襄王身死的時候,這個范復粹都曾站出來替崇禎皇帝背鍋,主動用自請致仕的方法為崇禎皇帝分擔責任。
這個情分,他還是認的。
所以眼見范復粹高舉手里的折子,等待自己的回應,崇禎皇帝心一軟,說了一句“也好,拿來吧。”
崇禎皇帝這一么一發話,跪在一邊上的王承恩,一骨碌爬了起來,快速地從范復粹的手中接過那本折子,小碎步跑著給皇帝送了過去。
崇禎皇帝拿到那本分量十足的奏折,一看老厚一疊,當下也沒有心思翻閱,隨手往面前的桌案上一扔,說道
“你有什么要說的,就撿最緊要的說一說吧,這個折子,朕先收著,改天再細看吧”
面對皇帝的這個要求,范復粹當然不敢再拒絕,于是他斟酌了一下,說道
“當下的軍國大事,不管是關外的,還是關內的,老臣方才既然不曾提出建議,折子里自然也沒有提及,陛下也不必急著看它。
“但是既然陛下叫老臣撿最要緊的說一說,那么老臣以為,老臣致仕以后朝廷最要緊的事務,莫過于內閣首輔得其人得其任。
“老臣昏聵無能,在內閣尸位素餐一年有余,文不能安邦,武不能定國,未能為陛下辦成一件大事,深感有負陛下重托,若戀棧不去,此心清夜難安”
“范復粹,你這是,要為朕推薦接替你的人選嗎”
“老臣斗膽,若是陛下同意,老臣的確有此意。”
“也好,既然你要致仕,首輔之位自然不能空缺。既然你有人選,那就說來聽聽吧”
俗話說,人之將死其言也善,范復粹雖然只是致仕,并不是死,但是致仕意味著他的宦海生涯的結束。
對崇禎皇帝來說,那跟死了也差不多。
既然這樣,不妨聽聽他的宦海遺言,或許到了此時,這個謹言慎行中規中矩的首輔,能夠說些真話實話也不一定。
所以,崇禎皇帝竟然點頭準了。
“老臣謝過陛下隆恩”
范復粹賭的就是崇禎皇帝的同意,因此一聽見皇帝的說法,他立刻叩首于地謝了恩,然后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