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皇帝拿起來翻了翻,一目十行,然后猶豫了一會兒,合上了。
“朝中有人總以為,朕對楊嗣昌恩遇過重,可是你們有沒有想過,朕為何獨獨對楊嗣昌有此恩遇呢”
崇禎皇帝手里拿著兵部議定獎賞金海鎮之功的條陳,在大殿中來回踱步了一陣,卻突然轉而說起了楊嗣昌。
“皆因楊嗣昌有學有術,肯于實心任事,不光是坐而論道,而且能立說立行。所以他雖然大功未竟,朕不怨他,他終究做到了鞠躬盡瘁死而后已。”
說到這里,崇禎皇帝突然停頓了下來,又翻開手里的兵部條陳看了一會兒,最后啪得一聲將其合上,說道
“準了一個楊嗣昌,一個楊振,都是肯實心任事的人,楊嗣昌出師未捷身先死,但他沒有辜負朕對他的信重。
“楊振也是一樣,當年他在朕的面前,獻關外東攻西守之策,爾后開鎮金海,立說立行,以區區萬人之師,勐攻清虜后方不止。
“時至今日更拿下清虜后方重鎮鎮江堡城,清虜后方必將永無寧日,也將令清虜從今往后不能西顧。楊振答應朕的,他做到了
“若是天下武將皆如楊漢卿,清虜何足畏懼,流寇又何愁不能平定你們兵部這個條陳很好,朕都準了,就叫方一藻到登來去,就叫楊振把登來鎮也兼起來吧”
崇禎皇帝說完這些話,彷佛了了一樁大事,將手里的兵部條陳,往躬身伺候著的王承恩一遞,轉身就要離開。
“陛下”
眼見崇禎皇帝好像是要離開大殿,兵部尚書陳新甲連忙叫了一聲陛下,將他叫住。
“陛下,微臣這里還有兩樣著急的軍務請陛下定奪。”
“說吧”
崇禎皇帝的確是準備離開大殿,回到乾清宮西翼的暖閣去了,因為方才處理那么些大事,他也著實累了。
但是他聽見陳新甲還有事想當面奏報,于是又停下了腳步,轉過了身,看著陳新甲。
“其一,是調金海鎮兵馬渡海南下入援關內剿賊的事情,臣等擬定叫他調派一半兵馬南下,這個,這個,人多了,糧草軍需從何而來還請陛下明示。”
“朕既然叫他兼領了登來鎮,就叫他自籌糧餉吧他募民屯墾搞了兩年,朕不信他就沒有一點積儲。”
崇禎皇帝最頭疼的,就是大軍開拔所需要的糧餉軍需,方才準了兵部的條陳以后,就像離開,也有這個因素在內。
但是,陳新甲并不想替他背黑鍋,于是出聲叫留住了他,然后擺出這些問題,請他乾綱獨斷,對此他又實在不能置之不理,于是只能下旨叫楊振自籌。
“還有那個方一藻,朕準他到任登來,不是叫他去坐享其成的。就叫他們從登來鎮,還有金海鎮自籌糧餉”
“微臣遵旨”
陳新甲也不在乎楊振他們的糧餉從何而來,只要崇禎皇帝有了這樣明確的諭旨,他自己對下能夠交差,沒有他的責任,他就知足了。
因此,陳新甲一聽崇禎皇帝自己擔了這個責任,他立刻就領旨了。
不過緊接著他又提出了另外一個問題。
“其二,陛下,寧遠洪督師處,錦州錦義伯那里調派入關的兵馬,就是劉肇基、吳三桂所部兵馬,眼下已經到了通州數日,敢問陛下可要召見”
“不見了。叫他們不要停留通州,要盡快南下開封城與楊文岳會合,爾后一切行止,聽從楊文岳的指揮號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