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最終目的地為旅順口的傳旨隊伍,實際上由兩支隊伍組成。
一個是以兵部職方司郎中張若麒為首的正式傳達朝廷各種任命與封賞詔書的隊伍,由一部京營兵馬護送。
另一個則是以內廷御馬監提督太監褚憲章為首的監管各種封賞與任命執行情況的隊伍,這支隊伍則是由御馬監自己指揮的四衛營出兵扈從。
當然了,崇禎皇帝之所以派褚憲章這個信得過的太監出馬,并不僅僅是跟著監督張若麒而已。
褚憲章另有兩樣任務。
其一,是實地查一查先前在京師流傳的傳言,特別是經薊遼督師府上報的那些楊振私通清虜的傳聞到底是實情如何。
畢竟這些消息在遼西和京師地界傳得沸沸揚揚,而楊振本人那里卻沒有一個回應或者交代,崇禎皇帝無論如何也不能放心。
因為金海鎮實在是太重要了。
現在的崇禎皇帝,已經完全認識到在清虜敵后開辟戰場的極端重要了。
同時他也看清楚了,過去的一年里,清虜大軍之所以沒有犯邊入境,甚至也沒有進攻遼西錦州等地,就是因為楊振在清虜后方牽制住了清虜的主力,使得清虜根本無暇西顧。
包括去年底遼西兵馬所取得的戰果,同樣與此息息相關。
認識到了這一點之后,崇禎皇帝再看楊振及其開辟的金海鎮,心態就不一樣了。
金海鎮再也不是可有可無的了。
與此相應的是,楊振的忠誠與否,楊振會不會想當年的毛文龍一樣變得跋扈難制,或者與清虜私下勾連,就成了崇禎皇帝的一塊心病。
不把這個心病給消除了,崇禎皇帝始終痛快不了。
正是為此,崇禎皇帝想到了要派科班耿直的褚憲章前往旅順走一趟,探一探實情。
那么其二,則是叫褚憲章將田國丈從吳中新選進京的一個色藝雙絕的名伶,作為崇禎皇帝給楊振本人的賞賜,專程送往旅順口。
因為崇禎皇帝對楊振的賞賜,畢竟是一個色藝雙絕的吳中名伶,派其他任何人護送其前往旅順口,都不合適,所以只能由皇帝身邊信得過的太監出馬了。
就這樣,由內廷御馬監提督太監褚憲章和兵部職方司郎中張若麒帶領的傳旨隊伍,崇禎十四年三月二十七日上午出發,四月一日中午安全抵達山海關兵部分司。
他們在山海關兵部分司,向主管分司事務的兵部添注侍郎方一藻傳達了旨意之后,方一藻也收拾了行李,帶了從人,加入了他們候風過海的隊伍。
四月初七清晨,山海關老龍頭海域海風適合出航,進一步壯大了的過海隊伍,于是分乘直屬兵部分司龍武營水師的五條百料船,趁機揚帆出海,一路搶風行駛,徑直往旅順口方向行去。
這條航路褚憲章已經來回走過一次了,還算是比較澹定,比如適應。
但是方一藻、張若麒等人,卻是第一次這樣連續數日處在茫茫大海之上,各種驚慌恐懼加上各種暈船嘔吐,一直折騰了一路,一條命簡直丟了半條。
如此日升日落,一行人五條船,往東南航行了五天后,終于四月十一日的午后,于金州灣外海,遇上了金海北路水師營胡長海、高成友和胡大寶他們歸航的船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