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是楊振從千里鏡里清楚地看見,遠方島上山城高高飄揚的那面旗幟,正是金海鎮下屬各路水師船隊最常見的北斗七星黑令旗,他都要懷疑,仇廣義部下領航的路線到底對不對了。
楊振雖然下令金海鎮各路水師統一更換使用新的底色為紅色的北斗七星旗,但是對于忠義歸明軍各部,卻沒有做出這樣的要求。
與此同時,林慶業及其所領水師隊伍,已然完全脫離了剃發易服的李朝和寧國,自然不可能再打李朝南三道水軍的旗幟。
就這樣,不敢亂用軍旗的林慶業只好繼續懸掛金海鎮轄下水師營慣用的北斗七星黑令旗了。
這次他們登陸平戶島之初,雖然按照楊振的要求,打出了一面“大清和寧國南三道水軍統御使”的假旗子,但是這面欺騙敵人的假旗子實在是太傷自軍的士氣,沒打上兩天,林慶業就又把北斗七星黑令旗給換了上去。
而這天早上,楊振在瀛洲號的艦艉樓上,透過薄霧與晨曦,用千里鏡看到的,正是更換后的北斗七星黑令旗。
一看見這面旗幟,楊振就知道林慶業及其所部兵馬,依然堅守在已成廢墟的平戶山城舊址之上。
等到他心中一塊石頭落地之后,將千里鏡的視線下移,看向薄霧中的海灣深處的時候,很快就看清了其中的形勢。
海灣深處的海岸上,是一片接一片灰白色的的帳篷連營,而接近岸邊的海面上則是黑壓壓的一大片沒有升帆的船舶。
看清了海灣內的情形之后,楊振難以掩飾心中的狂喜,馬上大叫著發布了命令,命令第一梯隊的二十五艘四百料戰座船搶風使舵,率先沖入海灣
早在出發之前,楊振對于船隊在作戰時的編隊和號令,已經有了預先的約定。
在宇久島做最后動員的時候,楊振再次重申了編隊之法與號令之法。
因此,此時楊振的命令一經下達,瀛洲號上的掌旗官便勐吹著哨子,迅速將一面號令進攻的拖著長尾巴的紅色等腰三角形旗幟,升到了最高的桅桿之上。
隨后,跟隨在瀛洲號附近的所有二十四艘四百料戰船,突然槳帆并用,跟著瀛洲號駛入海灣。
其他的二百料戰船以及為數不少的沙船、快哨船,在這個時候,很自然地就落在了主力戰船的后面,努力地跟著。
然而就在船隊洶涌沖入海灣的同時,海灣北部的半島上突然響起了一聲巨響,然后就是一陣濃煙升騰而起。
緊接著,距離更遠一點的海灣入口南面的半島上也升起了濃煙滾滾。
“都督,倭奴有望海哨,咱們被發現了”
“發現就發現吧,它們現在才發現,已經晚了不必理會倭奴的望哨,一切按咱們預定好的計劃進行”
面對瀛洲號管帶郭小武略帶訝然的報告,楊振毫不在意,而是相當澹定地繼續命令向海灣深處挺進。
因為眼前所面臨的狀況,楊振在跟部下將領推演圍殲倭奴國九州島西諸藩船隊的時候,曾經設想過幾乎一模一樣的情景。
而且,對于此類情景的應對處置策略,也是楊振早已經統一部署過的。
那就是狹路相逢勇者勝,利用自己船大炮多或者說船堅炮利的優勢,直接碾壓過去,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將敵人停泊在海灣里的船只毀掉。
楊振之所以不怕沖進海灣之后中了埋伏,是因為他從林重蕃那里確認過,這群由九州島西諸藩外樣大名組成的船隊沒有重炮。
而林慶業他們被圍在島上的人馬,之所以能夠堅持到現在,憑借一個構筑在平戶城廢墟上的山寨就能支撐到現在,也再次說明,反攻平戶島的倭奴國船隊沒有重炮。
而且有鑒于此,楊振有理由相信,這批倭奴國外樣大名的船隊里,甚至連所謂的“國崩”都沒有。
在這樣的情況下,楊振根本不擔心中埋伏,相反,楊振唯一擔心的是倭奴國的船隊一哄而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