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鹿島藩的石高,只有區區的兩萬石,即使加上他們僅剩的三百來個足輕兵員,也不過是支付兩萬三千多石的贖金而已。
與此相應的是,唐津藩的寺澤堅高以及大村藩的大村純信,他們的心思跟鹿島藩、秋月藩、東蓮寺藩幾乎是一模一樣。
因為他們都是小藩,田畝富裕一點的唐津藩石數略高,是六萬石,而山多田少的大村藩則只有可憐的兩萬石。
就這樣,被關押在平戶島上,跟楊振先后達成了條約的松浦重信等藩主大名們,從七月十九日當日,就開始陸陸續續從戰俘營內挑選了心腹得力的家臣,命他們帶著謄寫互簽畫押完整的漢倭雙語約書,過海返回各自藩內去了。
對于楊振這樣的做法,林慶業、李祿都表達了自己的擔憂。
他們擔心那些藩主大名們挑選的家臣返回他們各自的藩內之后,不會履行條約,而是上報德川幕府,然后調集大軍再來征戰。
到時候,就是楊振將囚禁在平戶島上的藩主大名們一個個全都殺了,也無濟于事。
同時他們也擔心,就算被這些藩主大名們派回去的心腹家臣們,征集到了楊振索要的金銀財貨或者稻米物資,將來一旦將這些藩主大名放回去,無異于是放虎歸山。
尤其是肥前守松浦氏的家主松浦重信、福岡藩黑田氏的家主黑田忠之以及左賀藩鍋島氏的家主鍋島勝茂。
他們面對如此苛刻的條件,最后卻全都答應了,這意味著他們只要能回去,將來肯定會撕毀條約,繼續與自己們為敵,而且必然是不死不休的死敵。
面對林慶業等人的疑慮,楊振其實也想過,自己是不是有點獅子大開口,有點太狠了。
但是他一想到幾百年后的馬關條約,除了大片割地給倭奴之外,光是賠款給倭奴就多達兩億兩白銀,還有辛丑條約,光是給列強的賠款就多達四萬萬五千萬兩,一想到這些,楊振的心志立刻就堅硬如鐵了。
楊振已經開出了條件,而松浦氏家主松浦重信、黑田氏家主黑田忠之以及鍋島氏家主鍋島勝茂,也已經白紙黑字簽字畫押了。
他們若能辦到,將楊振索要的賠款以及折抵賠款的物資送達之后,楊振會如約放他們回去。
至于他們回去之后會不會食言,會不會撕毀條約,然后翻臉不承認楊振代表大明所取得的對平戶島、壹岐島、五島列島以及對馬島本島及其附屬島嶼的領土主權,那也隨他們去。
大不了再戰一場而已。
而且楊振也相信,只要他們真的交夠了贖金,那么今后不管是福岡黑田氏,還是左賀鍋島氏,都將元氣大傷,就算想跟楊振作對,也將有心無力。
當然了,如果說因為自己的條件過于苛刻,他們派回去的心腹家臣們無法落實條約里面的條款,楊振這邊也絕不會再跟他們客氣。
楊振給他們定下的最后期限是八月十五,到時候過期不候。
如果與楊振締約的涉事各藩不能如期履約,那么楊振就將毫不遲疑地把包括松浦重信在內的所有藩主大名以及所有倭奴俘虜全部殺掉。
不過,與處死他們所有人相比,楊振目前更傾向于利用他們掏空并榨干九州島這幾個曾經依靠海盜行為以及海上貿易而變得相對比較富裕的藩國。
到了七月二十一日中午,分別與楊振談判締結了停戰條約的各藩大名,爭先恐后地派出了自己的心腹家臣返回自己的藩廳所在地去了。
而楊振這邊也沒閑著。
當日中午,他先是緊鑼密鼓地派出了林慶業、嚴省三率領船隊主力,前去占領并接管壹岐島、對馬島,然后又親自帶隊,領著松浦重信、松浦廣信以及黑田忠之等人,一起在平戶港內豎立一通石碑,并挑選了幾個手藝精湛的石匠,將他與松浦氏家主松浦重信達成的條約刻在了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