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最重要的一點是,京都城的重要地位,實際上并不比江戶城低多少。
只要圍了京都城,哪怕一時半會兒打不下來,也絕對有助于迫使幕府跟自己們達成條約。
當然了,對楊振來說,想打京都城,也有他自己的一點私心在內。
幾百年后的倭奴們老說它們自己是什么天照大嬸的后裔,擁有什么萬世一系的皇統等等,楊振非常看不慣它們自高自大的嘴臉。
也因此,楊振寧肯容忍德川幕府繼續存在,也不能容忍這個狗屁萬世一系的變態家族繼續存在下去。
能不能將這個家族連根拔掉,楊振自己也不知道做不做得到,但是既然來都來了,他總要努努力,試上一試。
不過,要想在江戶城周邊重兵云集之際,掉頭去打京都城,楊振最缺的不是信心,而是向導。
楊振的手里面,只有嚴省三從對馬藩嚴原城搜羅的幾張輿圖以及自己后世對倭奴國地圖的日漸模糊的記憶。
然而不管是楊振的記憶也好,還是嚴省三搜羅來的倭奴國輿圖也好,對于京都城的具體位置,都很不精確。
如果沒有一個熟悉山川道路的向導領著,那么聲東擊西奇襲京都城這個事情,十有八九不可能成功。
所以楊振非常關心何廷斌到底去沒去過京都城。
“不曾。卑職不曾去過京都城。幕府那邊對于倭奴皇家所居的地方看護很嚴格,輕易不許他們與外人接近,更別說是洋夷或者像卑職這樣的唐通事了。”
“這”
“不過,倭奴鎖國之前,卑職曾經跟船去過大阪城,在那里聽說從大阪北上京都,也即倭奴國俗稱的上洛,只有不到百里的路程。”
“哦從大阪上洛”
“沒錯,卑職雖然沒有去過京都城,但是也知道京都城并不靠海,我們從現在的位置伊豆列島出發,到大阪附近登陸上岸,應當是距離京都城最近的地方了。”
“大阪,大阪,我聽說,倭奴國以前有個權臣豐臣秀吉,雄踞大阪,號令整個倭國,無人敢不俯首聽命,如今豐臣秀吉早化成了糞土,但是大阪城,可是一座雄城啊”
“呵呵,都督你是所知,有所不知,那個矮子太閣豐臣秀吉號令倭國的那個大阪城,早已經跟豐臣氏一起化成焦土了”
面對楊振的疑慮,何廷斌立刻做了補充。
早在效力于荷人之前,他就跟著一堆大明東南的海商混跡倭國。
等他被迫效力于荷人之后,更是跟著荷人的武裝商船去過倭國許多沿海的藩國。
大阪作為德川幕府鎖國之前重要的貿易集散港口,何廷斌在十幾年來去了不止一次,對當地實際情況的了解,自是遠遠勝過了楊振這個在前世從來沒去過倭國的穿越客。
而且何廷斌擔心楊振不明白他說的是什么意思,緊接著就又解釋了一番。
“豐臣秀吉死了以后,豐臣秀賴在位,德川家為了爭權,先后兩次攻擊大阪,發動了兩次大戰,倭人稱之為大阪冬之陣和大阪夏之陣。
“這都是二十多年前的事情了,大阪夏之陣德川家完勝以后,豐臣氏樹倒猢猻散,豐臣秀賴母子自殺,大阪城也隨之毀于大火之中
“豐臣氏曾經三重壕三重城的大阪城,早已不存在了。現在的大阪,已是幕府的直屬領地,在元和偃武之后,連一條外城壕都沒有了,天守閣與城下町早已經連成一片。”
聽完何廷斌的解釋,楊振的思路也漸漸清晰起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