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青山最后的下場也很慘,他在崇禎十五年正月被捕以后,被處以磔刑。
對于這場注定失敗的流民起義,對于這個注定失敗的流民首領,楊振在搞清楚了狀況之后,很快就變得毫無興趣了。
盡管李青山流民大起義徹底截斷漕運的消息,使得在場的許多人長吁短嘆憂心忡忡,但是知道歷史大勢的楊振卻毫不擔心這場起義會對自己有什么不利的影響。
相反,這場流民起義的爆發以及最后的平定,反而會給登來鎮以及金海鎮接下來的募民屯墾事業帶來新的機遇。
這個機遇,就是失去了一切的無以為生的大批流民人口。
之前,楊振一直不敢敞開了接受流民,并不是因為他擔心轄內的土地無法承載更多的人口。
事實上,他真正擔心的墾荒種薯的成效,是擔心自己轄內土地的產出,養不活更多的人口。
而最近金海鎮各地剛剛完成的秋收,已然打消了他的這一點顧慮。
“張得貴他們叫你來此地候我,還有其他的事情嗎”
“有,有,有,都督,前不久安東團營的人陪著朝人北方兵馬都元帥,啊不對,是和寧國北方兵馬都元帥的使者,到了咱們旅順口,為他們都元帥的女兒請期完婚來了”
“人送來了”
“沒有。沉都元帥的人此來,一是為了此事請期,希望都督定個好日子。二是希望跟我們金海鎮開通互市,互通有無。”
“哦”
“卑職聽說,清虜對和寧國勒索無度,他們的日子極不好過,尤其是沉都元帥現在統領的北方,漢陽城那邊對他們已經斷糧斷餉幾個月了。”
“開通互市,互通有無呵呵,他拿什么跟我們互通有無”
“這個,這個,卑職就不知道了。”
沉器遠的日子不好過,楊振是完全能夠想象到的。
因為,從去年秋冬到今春,鴨江兩岸幾番大戰,朝人北方二道破壞嚴重,北方朝人要么被殺,要么逃亡,城鎮鄉野幾乎全都人去地空。
朝人北方二道,本就山多地少,沒有多少糧食產出。
再加上崇禎十四年春夏干旱少雨,北方旱情加劇,以及之前戰爭造成的破壞,和寧國北方二道人口損失凈盡,田地撂荒的事情自然異常嚴重,沉器遠所部人馬的軍糧,根本不可能實現自給。
而且,類似的情況,必然也會發生在清虜控制的遼東境內。
畢竟和寧國北方二道,與清虜控制的遼東地區山水相連,氣候沒有多大的差異,一樣是干旱少雨旱情嚴重。
對于這個問題,楊振在東征倭奴國的途中其實就意識到了。
因為這次東征倭奴國期間,楊振最擔心的海上風暴并沒有出現。
對楊振來說,海上風暴沒有出現是件大好事。
可是對和寧國的北方和清虜控制的遼東地區來說,這可不是什么好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