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楊振下決心把他軍中最精銳的火槍手挑選出來,組成一支專門用于狙擊戰場的精銳抬槍隊,一方面是為了更好地發揮這些軍中神槍手的作用,另一方面,其實也是給他們一個新的進身之階。
當然最重要的考慮,還是希望能夠利用他們在一些關鍵時刻發揮一錘定音的作用。
當天下午的總鎮府議事,一直持續到天色黑下來才告結束。
除了初步定下組建總鎮府直屬衛隊抬槍隊的事情以及命王守堂盡快調集精工良匠督造一批長身管的重型抬槍之外,楊振還命方光琛和李吉繼續安排人手去打聽關內戰場的各方形勢。
當然,楊振也沒有忘了叫方光琛為他起草向崇禎皇帝報捷的奏折。
渡海東征倭奴國的事情,雖然是楊振自己擅自決定的行動,并未事先向朝廷報備,但是只要打贏了,想來崇禎皇帝和京師朝廷上的大臣們也不會多說什么。
更何況這次楊振還帶回了倭奴國的所謂太上天皇政仁及其后宮的幾個嬪妃與子女,這樣的收獲,對大明朝來說,至少自萬歷以來,都是未曾有過的事情。
有了這樣的一次對外作戰的勝利,已經足以一俊遮百丑了。
即使崇禎皇帝對楊振擅自討伐倭奴這個所謂的不征之國有所不滿,也肯定不會在這個節骨眼上發作。
畢竟對于風雨飄搖內外憂患不斷的大明朝來說,楊振帶來的這個異域的勝利,就像是一場及時雨,多多少少能給崇禎皇帝帶來一點慰藉。
或者至少也可以拿來作為一塊遮羞布,來抵消闖賊陷南陽、總兵勐如虎和唐王俱死難所帶來的不利影響。
當然,對于倭奴國的后水尾天皇政仁一家,楊振也曾想過干脆一股腦兒全殺了得了。
但是在帶隊返程的一路上,楊振想來想去,還是認為,現在殺了他,意義并不大。
反而消息一傳開,還有可能讓自己跟德川幕府達成的條約生出新的變數。
另外將后水尾一家控制在自己的手里,也等于是給德川幕府那幫人的脖子上套了一個繩子。
就算他們將來再從支脈眾多的倭奴皇室之中找一個人上位,有了后水尾及其兒子在手,也就有了今后繼續干涉倭奴國大政甚至出兵倭奴國的光明正大的借口。
當然了,對于是否應當將后水尾天皇政仁一家直接控制在自己的手中,或者是否應當將他們一直扣留在金海鎮的轄內,楊振也進行了反復的權衡。
但是最后,他還是拍板決定,干脆將后水尾天皇一家作為俘獲的戰利品,直接送到大明朝的京師去。
雖然將后水尾一家握在自己手中最把握,但是后水尾政仁畢竟是倭奴國的太上天皇,不管實際上如何,名義上好歹也算是一國之君。
自己作為大明朝的臣子,將后水尾天皇一家一直控制在自己的手里,而不是上交給朝廷,怎么看都不太合適。
至少在眼前的形勢之下,楊振要是這么做,除非無人得知,否則很快就會麻煩纏身。
到那時除了先前傳遍京師的好色之名以外,恐怕馬上就又要背上一個目無天子、有不臣之心的罵名了。
認識十年的老書友給我推薦的追書a,野果閱讀真特么好用,開車、睡前都靠這個朗讀聽書打發時間,這里可以下載
當然,楊振會向崇禎皇帝提議,由皇帝本人赦免后水尾一家,允許后水尾一家在大明朝的京師閑居。
但是最終的處置權,還是由崇禎皇帝自己把握,不管是將后水尾一家廢為庶民,還是將他們一家視作客卿,賜宅安置,養在京師,都由崇禎皇帝及其京師朝堂決定。
因為不管下一步崇禎皇帝和朝廷會作出怎樣的決定,對楊振來說,都沒有多大差別。
對楊振來說,后水尾天皇政仁一家,已經成為籠中鳥,不可能再逃脫或者逃回倭奴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