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對于內閣那些個文臣們,甚至于兵部尚書陳新甲以及眼前的這個沉迅來說,楊振卻很肯定,這些人并不在乎關外兵馬的生死存亡,甚至可能都不怎么在乎打輸了以后的結果。
推薦下,野果閱讀追書真的好用,這里下載大家去快可以試試吧。
有的人甚至可能還在期盼著這個結果。
畢竟真要打輸了以后,關外的那些驕兵悍將們,就再也沒有了跟朝廷討價還價的余地。
對內閣以及兵部的文官來說,真到那時,壞處不能說沒有,但是“好處”也是顯而易見的。
首先一個,就是可以省下巨額的遼餉開支了。
如今朝廷財政艱難,連江南都開始有災情了,開始流丐遍地了,在這樣的情況下,即使山東之亂平定,大運河不再被流寇人為阻斷,朝廷財政又能支撐關外幾年呢
在這樣的情況下,的確是長痛不如短痛。
就算真的打輸了,朝野上下從此也就斷了念想,棄守關外,也就順利陳章了。
其次,關內剿賊也有了相對比較精銳的兵馬。
一旦打輸了,不論祖大壽所部兵馬如何,起碼洪承疇所部兵馬可以放心撤回關內剿賊戰場了。
同時,如果楊振的金海鎮兵馬,戰敗后也不能繼續在敵后立足的話,那么他們也就可以渡海撤回登來了。
這樣一來,關內剿賊的兵馬也就有了,關內不斷惡化的形勢也能因此逆轉了。
再者來說,決戰失敗或者失利以后,那些以防虜、備虜不斷壯大自己的軍閥勢力,也將受到沉重的打擊,再也形不成擁兵自重尾大不掉的勢力了。
如此粗粗算來,即使決戰失敗,對京師朝廷來說,也有這樣“一石三鳥”的好處,既如此,那么動用錦義、薊遼、金海、宣大等地兵馬,發動與清虜的決戰,就是不可避免的了。
楊振也漸漸理解原時空以及這一世崇禎皇帝以及朝堂上文官大臣們的想法了。
楊振正在推測著朝廷決策背后的種種考慮的時候,朝廷欽差沉迅沉吟了片刻,再次定定地看著楊振,說道
“但是二十萬大軍的總制指揮大權,還需要圣上與朝堂議論決定。畢竟,寧遠那邊有洪督師,錦州那邊有錦義伯組大帥,將來從宣大、薊遼征調兵馬出關以后,總兵大帥只會更多。
“楊都督你開鎮金海,兼領登來,屢次出擊敵后,功勛卓著,這一點毫無疑問。但是錦義伯祖大帥久鎮遼東,地位崇高,威望素著”
說到這里,沉迅停頓了一下,看了看楊振,沒有再多說下去。
但是楊振也知道他的意思,知道他是想說錦義伯祖大壽及其部將恐怕不會甘居于楊振之下,聽從楊振調遣。
對此,楊振自然是心知肚明的,所以,聽到沉迅這么說,便緩緩點了點頭。
楊振的點頭,顯然給了沉迅莫大的信心,只見他臉色明顯已送,又接著說道
“而且,根據都督的建言,除了祖大帥以外,宣鎮總兵鎮朔將軍楊大帥也必不能置身事外,到時候,這樣的總兵大帥還會更多,若以都督為總制之人,都督以為妥否”
面對沉迅的這個反問,楊振沒有反駁,甚至沒有說話,只是再次緩緩點了點頭。
沉迅見狀,接著說道“就在沉某人離開京師之際,兵部職方司張郎中亦同時奉旨奔赴關寧去了。當時,陳本兵雖然未曾明言,下步出兵平虜,與虜決戰的主帥與主從之分,但其心意并不難明。”
“哦陳本兵心意如何”
楊振一聽沉迅這么說,心中一動,知道沉迅這是話里有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