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后,張若麒就在寧遠城坐等著洪承疇和祖大壽二人的答復,一等就是一個月。
而且在這一個月里,兵部尚書陳新甲手書不斷,其中夾雜著崇禎皇帝的各種口諭,一直在催促洪承疇早下決心。
終于,就在幾天之前,洪承疇扛不住來自各方面的壓力,在與祖大壽達成了一致意見之后,口頭上同意了于崇禎十五年春夏之際北上攻虜、發起決戰的要求。
然而,洪承疇與祖大壽雖說在口頭上同意了朝廷的要求,但卻提出了一大堆附加的條件。
其中就包括了對楊振及其麾下金海、登來二鎮兵馬的一些想法。
自從楊振獲封金海伯,移防金海鎮以后,麾下兵馬與實力迅速壯大,立功無數,令遼西諸將眼紅不已。
過去,由于楊振及其麾下名義上已經轉隸京營的緣故,不管是遼西的祖大帥還是薊遼督師府,都已無權干涉或者指揮金海、登來二鎮的事務,他們眼紅也沒用。
但是現在,朝廷要在遼東興兵,要與清虜決戰,卻給了他們一個重新將楊振麾下兵馬納入薊遼督師府指揮之下的機會。
“我們從后方發起勐攻,你們在遼西相機行事祖澤祖思先生,你所說的東西呼應,難道就是這么一個東西呼應之法”
祖澤潤的那些話說完了以后,楊振心中明鏡一樣,但卻微笑不語。
不過,祖澤潤話里話外所透露出來的遼西諸將的看法,顯然已被在場的許多人看破了。
也因此,楊振雖然沒有發話,但是張臣卻忍不住出聲反問了一句。
當然,張臣的年紀稍大,城府也相對較深,楊振不發話,他也不能表現太過分。
因此,他雖然心有不滿,但是說的話還算客氣,也比較含蓄一些。
但是,同樣在場的李祿,可就沒這么含蓄了。
“怎么著祖先生依著你們的意思,就是將來北伐清虜的時候,硬仗我們金海鎮來打,桃子你們遼西兵馬去摘,是這個意思嗎”
“這個,呵呵,話不能這么說。”
面對張臣、李祿二人的突然出言質問,祖澤潤的臉上多少流露出一點點尷尬神色,他一邊急忙笑著往回圓,一邊繼續解釋道
“張總兵,李總兵,你們的名頭,祖某在遼西軍中也多次聽說過,你們都是楊都督麾下的名將,豈能不知蛇無頭不行,鳥無頭不飛的道理
“朝廷復遼大業牽扯方方面面,關外千軍萬馬總要擰成一股繩,勠力同心,同舟共濟,才有機會取得最后的成功。這個時候大家都應以大局為重,又何必非要執著于你我”
“是啊,楊都督,督師大人也是這個意思。都督麾下都是能征慣戰的驍將,自然知道號令統一有多重要。將來遼東大戰一起,請都督務必以大局為重,服從統一調度”
祖澤潤解釋的話剛說完,在他一旁的洪承撰,趁著張臣、李祿被說的啞口無言的時機,立刻插了一句,希望楊振能夠表態將來大戰開始后接受薊遼督師府的統一調度指揮。
至此,洪承撰和祖澤潤他們一行人前來金海鎮的主要意圖,楊振已經基本了解了。
對于他們的這個意圖,楊振的心里當然不認同,同時他也不想接受。
畢竟,對于北伐清虜,收復遼東,甚至收復整個大東北、外東北,他是有執念的。
他想親手完成這項事業,而不是在這項事業當中只扮演一個打配合的輔助角色。
但是,面對祖澤潤和洪承撰所說的顧全大局等等話語,他卻不好直接反駁。
因為類似這樣大義凜然、義正辭嚴的話,他在自己麾下將領的面前也常說,總不能輪到自己的時候就不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