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作為方一藻的兒子,方光琛也已經看明白了,祖大壽及其祖家軍絕對不會為其身為遼東巡撫的父親所用,也絕對不會甘當其父方一藻升遷的墊腳石。
他的巡撫父親想要在遼東站穩腳跟,或者說想要借助在遼東的戰功,進一步往上升遷,眼下就只能著落在這個楊振的身上了。
而楊振離開寧遠以后的表現,也讓他和他的巡撫父親刮目相看。
這一次離開寧遠,乘船前往小凌河河口楊振營地的途中,方光琛還想著要如何核驗楊振先遣營呈報的戰功呢。
可是在離開寧遠的當天傍晚,他們就在海上遇上了袁進水師營第二次回來送信報捷的船只。
這艘報捷的船上,不僅帶了楊振他們第二次搞出來的捷報,而且帶了幾乎一整船血腥可怖、讓人不敢直視的韃子頭顱。
這些韃子頭顱上的金錢鼠尾,一看就知道是長年累月如此,不是殺良冒功能夠偽裝出來的。
其中一些更被剝掉了那塊帶著金錢鼠尾的天靈蓋上的頭皮,看起來血赤糊拉的,更是令人頭皮發麻、脊背發冷。
遇上了這艘船,并且登船看了隨船運回來的“戰果”之后,不管是鐵面無私的張斗,還是另有心思的方光琛,對之前楊振所說的捷報,心底下已經沒有什么異議了。
但是他們并沒有因此掉頭返回,相反,方光琛寫了封信,派了身邊的隨從跟著那艘船帶回寧遠,然后繼續與分巡道張斗乘船前往小凌河口而來。
又經過了一夜一天的航行,到了十三日的傍晚,他們終于抵達了小凌河河口先遣營原來的駐地。
結果,到了這個河口南面的沙洲上以后,他們見到袁進,聽到的第一個消息,就一下子讓方光琛欣喜若狂。
他的父親方一藻之所以臨危受命來到遼東,就是因為韃子在派軍入侵關內的同時,派了大軍圍困松錦等地。
現在,他的父親到寧遠城任職才不過兩個月,松錦之圍就解了,而且錦州、松山、杏山和塔山,這些被韃子圍困的城池,沒有一座丟失或者被攻破。
對比一下關內戰場上的丟城失地,甚至宗室親王失陷被戮,這一回遼東戰場的表現,可算是天大的功勞了!
而這一切,似乎都與他的父親方一藻力主起復并帶來遼東的楊振有關!
所以,前后間隔的時間雖然十分短暫,不過才幾天功夫,但是方光琛現在對楊振的看法已經截然不同了。
本來對楊振并不是十分熟絡的他,下了船之后第一個跟楊振打招呼,話語里還透著一股子自己人的親熱勁兒。
且說楊振聽了方光琛的話,看他跟自己一點不見外,當下也立刻陪著笑說道:“金副總兵和卑職,一聽說巡撫大人從寧遠派來了特使,就知道特使大人和方公子必定一心為公、不避險阻,很可能今夜就要入城!所以金副總兵和卑職,就連夜趕來此處等候了!——卑職見過張大人!見過方公子!”
楊振說完了這些,連忙閃身讓開,把金國鳳讓到了自己的身前,對著下了船來到自己跟前的張斗和方光琛,極其隆重地介紹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