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振照著后世漢陽造單兵步槍刺刀的樣式,簡單畫了一張草圖,交給了王守堂父子,讓他們照樣打造。
其次,這些鐵料要用來改造先遣營剩下的二百桿普通火繩槍。
現在這批火繩槍暫時用不上,因為楊振的先遣營里沒有那么多火槍手。
但是他先遣營的人手不可能一直就這么點,將來肯定是要擴大規模的,即便一時養活不了上萬人馬,起碼擴編到兩三千人馬還是很有希望的。
在楊振的設想之中,只要他能夠在松山城立足,成為這個城池的主將,他就要立刻派人前往登萊、山東、河北甚至江淮一帶去招兵。
他身邊的嚴省三,出身滄州,郭小武出身登萊,將來都可以把他們派回他們自己的老家去,給自己招來一批兵員。
雖然這些兵員現在八字連一撇也沒有,但他必須趁著現在安閑的時間盡快做好準備。
再者,這些鐵料還要用來大批量地鑄造鐵殼木柄手榴彈的圓筒狀鐵殼子。
楊振把自己關于鐵殼木柄手榴彈的想法,全盤告訴了王守堂父子,讓他們想辦法把收集來的鐵料化了,直接用范鑄法鑄造手榴彈用的圓筒狀鐵殼子。
融化鐵料可能稍微費點勁兒,但是用范鑄法直接批量鑄造圓筒狀的鐵殼子,可比純手工打制鐵皮殼子效率高多了。
而且范鑄的生鐵殼子,彈體性脆,大量裝填黑火藥,威力同樣不容小覷。
楊振倒是希望自己有能耐制造梯恩梯炸藥,那就啥也不用說了。
可惜的是,他并沒有,在現有的條件下,他能夠想到或者說能夠做到的,也只有這些了。
接下來的日子里,松山城內外一片安靜祥和,不僅沒有韃子的哨探出沒,而且錦州和寧遠方向,也同樣沒有人前來松山聯絡。
金國鳳聽聞自己將來很可能要繼續在松山城內就地升任總兵,對于松山的城池防御自是一點也不敢松懈。
每日里都督促著麾下原來的松山守軍各部,努力整修和加固之前在松山城攻防戰之中被韃子重炮擊毀和打壞的城墻。
松山城外和小凌河南北兩岸所有韃子軍隊的營地,也被松山城內的各部人馬給拆了個干干凈凈。
韃子之前為了搭建營壘而砍伐的大量木材,全部落入到了松山城內各部人馬的手中。
東門外的,從娘娘宮附近到小凌河北岸韃子糧草大營,搭建營寨的木材全都歸了先遣營。
南門外的韃子大營,各種原木全都歸給了之前一直守衛南門的呂品奇所部。
西門外的韃子連營,營壘、木材,還有其他韃子遺留下來的有用物品,自然落到守衛西門的夏成德所部手中。
而北門外的韃子營地,自不用說,一切有用的材料,都歸給了金國鳳直領的人馬。
至于楊振看重的廢彈丸鐵料,因為搜尋并不容易,而且對其他各部沒用,這個倒是沒人爭,也沒人搶,全都歸給了先遣營制鐵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