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別是楊珅剛才說的那番話,也讓楊振認識到,楊珅與楊振的家族淵源很深,在當前的情況下根本沒有背叛楊振和先遣營的可能。
即便是出了意外,他最多也就是滯留在宣府回不來或者不回來,可是就算是他不回來,最終還是得去依附楊國柱或者楊捷。
說來說去,終歸也還是一家人。
想通了這些,楊振也就不再猶豫了,干脆把自己這次從寧遠帶回來的所有現銀,全都給了楊珅,讓他去招兵。
且說楊珅聽了楊振的話,立刻走到了前面,在楊振的面前,單膝跪在地上行了禮,然后對著楊振說道:
“卑職定不辜負大人的信任與重托!”
楊珅二十七八歲上下的樣子,身材并不高大,只能算是中等個頭,相貌也普通平常,只有額頭和面部東一條西一道的疤痕,時時提醒著別人他二三十年的人生其實歷盡了風險坎坷。
他說的話并不多,也沒有什么豪言壯語,不過聽在楊振的耳朵里,卻是格外的踏實。
楊振看著他,又想了想,對他叮囑道:“后天吧!后天早上出發前,你到我這里再來一趟!我還有些話要跟你再說說!”
說完這話,楊振擺了擺手,讓楊珅回到自己的位置上去,然后對著眾人說道:“邊外蒙古游騎,其實也可以招募!但是卻不宜過多!
“我們先遣營是大明的官軍、朝廷的軍隊,更是漢人的軍隊!終究還是要以跟我們一樣的漢人,做我們先遣營的主力人馬!”
說到這里,楊振看著徐昌永,對他說道:“徐大哥!如果你手底下有合適的人手,也可以派幾個,跟著楊珅一起往西,到了邊外,讓他們分頭行事!但要注意保密,不要說楊珅他們去邊外的目的!”
“楊兄弟你放心!這個我老徐懂得!懂得!回去我就安排!一定找幾個妥當人跟著楊守備出去!”
事情說到了這里,時辰已經過了四更,眼瞅著就要到雞鳴時分了。
這個時候,楊振也累了,想盡快結束這個話題,放大家回去休息,自己也好睡上一覺。
于是他又對眾人說道:“楊珅去宣府,是一條路,徐大哥派人去邊外,招募蒙古游騎,也是一條路!但是,這兩條路,風險大,變數多,不是大路,也不是長路!什么是大路?!什么是長路?!”
楊振先是這么反問了幾句,然后看了看了看眾人,緊接著繼續說道:“我看祖副將方才所說,才是大路,才是正道,才是長遠的路啊!
“靠親,靠友,靠金,靠銀,都不如靠我們自己!我有意派人去關里募兵,諸位,哪個有意?!哪個——愿替我去?!”
楊振把話說到這里,眼睛直往嚴省三、郭小武身上打量,然而就在這時,楊占鰲突然站了起來,大聲說道:
“大人!卑職愿往關里一行,替大人,替先遣營前去募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