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前番韃子圍城,金某征發千余鄉勇民壯助守,如今歷經大戰,尚有四百多人——需要安置!這回也要一并交給你了!”
四百多鄉勇民壯需要安置?!
楊振聽了這話,拿眼去看夏成德和呂品奇,看見他們兩個眼觀鼻、鼻觀心,根本不與自己對視,心下當即就知道,這些鄉勇民壯弄不好就是一個“包袱”!
然而,團練總兵該管的,恰恰正是一地的鄉勇民壯。
松山的鄉勇民壯力量,說起來,正該楊振這個松山團練總兵官來管。
這些戰時征募的鄉勇民壯們,在松山攻防戰里承擔著巨大的勞役,付出巨大的犧牲,如今守城戰打贏了,可是他們卻無家可歸了。
眼下,松山城外原有的十幾處屯堡,全都被韃子給毀掉了,從城外募集的屯墾鄉勇們已經無以為生。
而在松山城內,民居云集的西城和南城,在這次守城戰中,也幾乎全部被韃子的重炮轟擊所摧毀,那些沒被韃子重炮摧毀的民居,也多數被守軍給拆除了。
拆除城內民居的目的,同樣是為了制造滾木礌石,為了守住這座城池。
所以,兩個月左右的圍城結束之后,城外的屯堡村落已經變成了一片白地,荒無人煙了。
與此同時,城內的民居,尤其是西城和南城的民居,也早就成了一片片廢墟。
經過此前半個多月的清理,現如今,更是成了一片白地。
那么,剩下的這些鄉勇民壯,今后又該怎么安置呢?
金國鳳要走了,不管他愿意不愿意,自是甩得干干凈凈了。
與此同時,在松山城內本就缺糧少餉的夏成德和呂品奇,也都不想接手這個燙手的山芋。
他們兩個跟金國鳳一樣,都屬于祖大壽麾下遼東鎮軍隊里的邊緣人物,本就屬于姥姥不疼、舅舅不愛那種,自己手下的心腹人馬都欠著餉,又怎么會要金國鳳用剩下的人呢?!
這一回,金國鳳在向楊振引薦了夏成德和呂品奇兩個松山城的守將之后,尤其是觀察了楊振的態度,聽了楊振對夏成德、呂品奇二人的安排之后,緊接著就向楊振引薦了那四百多剩余鄉勇民壯的頭領。
這個跟著金國鳳前來拜見楊振的松山民壯頭領,名叫安慶后,四十多歲,高鼻深目,滿臉胡須,身材高大健壯,整個看起來孔武有力。
金國鳳向楊振介紹了安慶后的情況,說他是松山城里的世代皮匠出身,精擅鞣制皮革之物,尤其善作馬鞍。
因為此人善作馬鞍皮具,所以與松山駐軍多有交往,金國鳳來守松山之后,對他也頗為賞識,就點了他做城內民壯的頭目。
等到韃子大軍入侵松錦,城外的屯戶入城躲避,松山內外的鄉勇民壯,就都歸給這個安慶后提調分派了。
不過,經過兩個來月幾次三番的攻防大戰下來,原本一兩千人的松山鄉勇民壯,就剩下這么四百來人了。
作為民壯頭目,安慶后聽說了金國鳳突然改做了寧遠團練總兵,眼看就要離開松山,自然是馬上來找金國鳳,懇求金國鳳高低給他們一個說法。
金國鳳只得一并帶來,如同移交松山城內守軍一樣,將安慶后及其提調的四百多鄉勇民壯一起移交給楊振了。
“楊兄弟!金某本來以為下一步還要留在松山城里,所以之前也沒對你提及過這個事情!然而沒想到朝廷旨意出來,卻是讓金某到寧遠去做團練總兵!
“安慶后他們這些人,都是松山城內外本鄉本土的匠戶和屯戶,為兄就是想帶也帶不走!這一次,只能是一并托付給兄弟你了!
“他們之中有皮匠、有鐵匠、有石匠,也有商戶,有屯戶,有獵戶,前番為兄等人堅守松山城,期間多少次守城大戰,他們其實也是多有功勞!如今留在松山這里,用好了也是一支不可小覷的隊伍!今后——就有勞兄弟你了!”
金國鳳自己心里也知道,經過了幾次守城大戰之后,原來松山城里一千多鄉勇民壯的主力,大部分都死了。
剩下的多是老弱傷殘,還有那些鄉勇民壯們的家屬婦孺,能戰之士已經不多了。
連夏成德、呂品奇這些曾與他并肩戰斗的部將,都想著法子拒絕了他,楊振這個新任的松山總兵能愿意接收安置這些人嗎?!
所以,當金國鳳說出這些話的時候,滿臉都是慚愧之色,連他自己也覺得這些人對楊振來說是一個包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