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滿韃子的滿八旗之中,兩黃旗和正藍旗小二百個牛錄,掌握在黃臺吉及其唯一成年的兒子肅親王豪格的手里。
這三個旗,后來俗稱為“上三旗”,他們旗下的親貴、勛舊、旗丁與披甲,尤其是兩黃旗的親貴、勛舊、旗丁與披甲,他們的田莊封地,大多封在如今大清國都城盛京城的周邊腹心之地。
滿洲八旗旗下親貴的莊田封地,基本上是圍著盛京城和興京城(赫圖阿拉)一圈圈向外輻射擴散的。
越是不受待見、不受信任的那些人,越是給你安排到外圍的土地上去駐屯守御。
滿韃子的兩白旗,就是屬于這種情況,不管是多爾袞,還是多鐸,他們都受到了奴酋黃臺吉的猜疑和打壓。
黃臺吉不僅一直限制他們增編牛錄,擴張兩白旗的勢力,而且就算是他們立下了功勛,黃臺吉不得不捏著鼻子允許他們增編一些牛錄,也會想辦法把新編牛錄的旗丁或者披甲人,打發到外圍邊鄙之地,讓他們在那里開屯立戶。
細說起來,滿韃子兩白旗的這個待遇,有的時候,甚至還不如投降黃臺吉的那些明軍降將呢。
比如孔有德、耿仲明兩個人的舊部人馬,降了滿清之后,被奴酋黃臺吉給擇地安置在了盛京附近。
甚至投降較晚的尚可喜家族,也被韃子偽帝黃臺吉給安置到了距離遼沈腹心之地更近一些的遼南海州地區。
黃臺吉的這個做法,一方面讓阿濟格、多爾袞、多鐸這個同母三兄弟敢怒不敢言,對黃臺吉非常不滿,但是另一方面,卻也讓號稱“三順王”的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這些降將,對黃臺吉感激不盡,感恩戴德。
后來三藩之亂的時候,尚可喜寧死都不愿意跟著吳三桂等人起兵反清,其中就有他當初對黃臺吉的這份感恩戴德在里面。
這也從一個側面說明,韃子偽帝黃臺吉對拉攏這些漢奸們是下了本錢的,而且也是收到了成效的。
閑話少敘,且說這天晚上,入了夜,楊振帶著張臣、仇震海巡營,一邊巡視了自軍熊岳南門外、西墻外、北門外的三處營地陣地,一邊也趁著吃飯與巡營的工夫,從仇震海這里打聽著韃子境內的情形,特別是韃子在遼南駐防和部署的情況。
仇震海自是知無不言,言無不盡,將自己身在曹營心在漢這些年了解的滿韃子情況,竹筒倒豆子一般,一股腦兒地全都說給了楊振和張臣等人。
而楊振的身邊,又早有麻克清這個同樣從東虜那邊反正投效過來的“明白人”,再加上楊振自己在后世了解掌握的一些情況,幾方相互佐證印證之下,他對眼下韃子轄內滿八旗的情況,遼東遼西、遼南遼北的情況,總算是有了一個既有整體又有具體的了解了。
當天晚上戌時三刻,楊振領著這幾個人巡視了一大圈,又回到石橋子,這個時候,袁進領著他之前帶走的船隊也乘著河上的霧氣回來了。
五艘四百料大船,齊刷刷地停泊在石橋子的碼頭一側,楊振登船見了袁進,簡單通報了情況之后,又讓人招來了李祿,將船上存放的飛將軍、萬人敵又運送了一批上岸。
同時,楊振也沒忘了囑咐李祿,著人往北門外的一里坡送去一些飛將軍,最后李祿告辭下船,楊振又叫住他,對他說道:
“李祿!明日凌晨寅時三刻,南門這里會率先發動進攻,但是你要記住,南門、北門的進攻,都是給你們打掩護!真正的主攻點,就在你們那里!能不能一舉破城,說到底就是看你們!
“一會兒回去以后,你再跟潘喜商議商議,可以乘著今晚的夜色和霧氣,再掘一條溝壕,再設幾個爆破點!明日凌晨這邊兒打響之后,你們炸城,一定要確保萬無一失!”
袁進旗艦船艙的燈火下,楊振目光炯炯地看著已經是一身泥污、滿身疲憊的李祿,再次對他叮囑著。
李祿自是知道其中的輕重,此刻迎著楊振的目光,重重地點了點頭,爾后說道:“卑職明白!俗話說養兵千日,用兵一時,今次這一時,就是明日凌晨寅時三刻!卑職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