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十二年十月初七日松山城外的戰事,伴隨著滿韃子鑲黃旗漢軍重炮陣地里近乎同時發生的幾起炸膛事故,以這樣出人意料方式,快速地結束了。
滿韃子的攻城隊伍如同潮水般涌來,最后又毫無預兆地如同潮水般退去。
如果不是他們留下了滿地的傷兵和尸體,留下了松山城西墻傾頹的廢墟,你甚至會在恍惚之間懷疑,他們是不是真的來過。
不明就里的楊振,擔心這是滿韃子使出的以退為進的奸計,并沒有敢于派出大批人馬出城追擊。
與此同時,他也樂得趁此機會,讓各部撤下傷兵,補充預備隊,同時補充彈藥,抓緊休整,以便應對滿韃子可能發起的第二次攻勢。
但是到了傍晚時分,駐扎在松山北門、東門、南門附近的滿韃子軍隊一聲不響,全數撤離了他們原本駐扎的營地,這就讓楊振感覺到有些古怪了。
楊振一邊讓已經集結在西門內的各部預備兵出城收取戰果,一邊派了火槍兵千總李守忠率隊,從北門出城打探情況。
到了當天晚上,李守忠興高采烈地回到了松山城中,與他一同進城來的,還有跟隨祖克勇、徐昌永駐守在乳峰崗一帶的把總官孟和。
李守忠帶著孟和來到總兵府,向楊振報告說:“都督,滿韃子撤了,撤過小凌河了。城西幾里外的韃子大營,雖然營帳草料等物仍在,但其實已經空無一人。
“韃子大營東邊幾處營壘,只剩下了五門炸了膛的紅夷大炮,此外啥也不剩了。就連娘娘宮那里的滿韃子,也撤了一個干干凈凈。都督,咱們贏了!”
楊朝進、方光琛、張得貴,以及呂品奇、張臣、李祿諸人,此時皆在總兵府里,與楊振商議軍情,等候消息。
他們聽了李守忠的報告,個個大喜過望,紛紛向楊振道賀,祝賀楊振率領松山各路官軍取得了這一次松山保衛戰的大捷。
他們的祝賀,當然是有道理的。
且不說之前楊振率部在東官溝、臥牛溝伏擊戰中取得的勝利,取得的斬獲了,就單說滿韃子強攻松山這一日在城外留下的尸體,就已經可以往寧遠、往山海關報一次大捷了。
城中各部預備隊的人馬,在傍晚時分奉命出城打掃戰場,將那已死的,以及那負傷未死不能行動的,全部砍了腦袋,扒了衣甲,收了兵器。
屬于滿韃子鑲黃旗、鑲白旗的衣甲、旗牌、兵器之類的東西,已經全數運進了城中,就堆積在松山西門之內,一時難以清點計數。
不過,光是在城下砍了堆起來的滿韃子、二韃子首級,就多達兩千一百九十六個,已經是山海關外諸城多年來未曾有過的大戰果了。
“咱家本來已經寫好了給楊都督報功請賞,以及給諸位報功請賞的折子,這一下,看來還得給楊都督,給諸位,再加上濃墨重彩的一筆了!咱家先給楊都督,也給諸位有功之人道賀了,哈哈哈哈!”
如果說在座的諸人之中開戰之前誰最擔心,此時此刻誰最高興,那一定非監軍內臣楊朝進莫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