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皇帝派了褚憲章來,只用兩道空口白牙的圣旨,沒花一分錢,沒給一粒米,就“獎勵”了楊振率部移防金海鎮以來所立下的汗馬功勞。
對此,楊振倒是沒有多說什么。
因為他知道崇禎皇帝雖然沒給他真金白銀或者加官進爵的賞賜,但是圣旨里面給予他的那些特權,還是很有一些含金量的。
然而,金海鎮的其他將領們,在聽說了崇禎皇帝遣人過海傳達的這番賞功旨意之后,卻是大失所望。
一些早對朝廷有所不滿的將士,在聽說了這些所謂的獎勵之后,更是在心里破口大罵,憤恨朝廷太過摳門。
那些楊振打著朝廷旗號招撫收編到麾下的前馬賊、前海盜,包括前東江鎮的將領們,一下也看清了自己的未來。
他們當初投降的,不是朝廷,他們投降的是楊振。
自己們一旦遇到困難,那個與金海鎮遠隔山海的京師朝廷,是根本靠不住的,也是指望不上的。
他們能依靠的,或者說能指望的,只有楊振。
包括一貫老成持重的張得貴,也嘆著氣終于認清了一個事實。金海鎮全體將士的前途命運,再也不能寄希望于京師朝堂了,自己們的前途命運,歸根結底,只在楊振一人身上。
而楊振自己,原本并不想混成自己厭惡的明末軍閥的樣子,可是他終究還是免不了落入這樣的局面。
時也,命也,大勢如此,誰能抗拒?
傳完圣旨的第二天,褚憲章便急匆匆地搭船返航,回京師復命去了。
楊振到旅順港內碼頭上為他送行之際,想起了當初委托他轉呈的請求,于是問道:“褚公公,去歲公公到松山傳旨公干之時,楊某請公公代為轉呈了兩個請求,如今湯若望已經來了金海鎮,敢問另外一個請求,圣上可有旨意?”
“這個——,唉,一言難盡啊!”
聽見楊振的詢問,褚憲章心說,該來的終于還是來了。
這次到金海鎮傳旨,首個人選并非是褚憲章,因為他這個人在御前并不算太得寵。
而且因為其一貫潔身自好的關系,褚憲章跟御前的幾個大太監關系都一般,跟王承恩關系一般,跟王德化的關系更一般。
如果不是因為王德化手下得用的盧志德盧公公在半道上染疫暴死,而且其他人又將前來金海鎮傳旨視為危途,那么出京公干這樣的事情,一時是輪不上他的。
然而盧志德的暴斃以及其他當紅內臣們的逃避,才讓崇禎皇帝想起了曾經去過遼東,見過楊振,并且還曾替楊振代奏過事情的褚憲章來。
對褚憲章當初代奏的事情,崇禎皇帝當時根本就沒聽進去,不僅沒有接納褚憲章代為轉奏的建議,而且還以內臣不得干政為由,將褚憲章狠狠呵斥了一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