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子是海東青很喜歡吃的小果子。
“身上也沒有什么可以當見面禮的,別嫌棄啊!”蘇然笑了笑,拉著小人兒進了院內。
趙廷看著手里的紅色果子,懵逼的眨了眨眼,側過頭看向往里走的兩人。
“三小少爺,這個果子很好吃的呢!”半夏說了一句,他沒說的是,連他們家先生都沒見過,也不知道這是什么果子。
趙廷瞥了他一眼,將果子放到腰間的荷包里,抬腳朝里面走去。
屋內,蘇然聽著賀景風說著自己一上午,都做了什么,去了哪里。
“舅舅,我跟你說哦!廷哥哥的功課很好呢!他也會彈琴,下棋,還會作詩……”
站在屋檐下的九歲男孩,聽著里面表弟的夸贊,臉微紅。他抿了抿唇,看了眼門口,一時也不知道是該進去,還是該離開。
“站這里做什么?”
突然的聲音讓趙廷回過頭,他低頭,拱手,恭敬道:“伯太爺爺,太爺爺,孫兒正想進去喚華夏舅舅和弟弟吃午飯。”
“先生,老爺子,”蘇然已經走了出來,拱手行了一禮。
古代就是這點不好,見到同窗行平禮,見到先生行晚輩禮。一天到晚,拱手行禮不下二十次。
“曾祖父,二曾祖父,”賀景風也喚了一聲。
趙今鴻嘴角微抽,心里挺想說,把二字去掉,要嘛就把二換成叔,叫叔曾祖父。
趙連鴻樂呵呵道:“嗯,餓了吧!我們去吃飯。”
……
午飯后,蘇然在清風院待到快上課之前才離開。
下午上的是寧光祿,莊其華的課,寧光祿與梅君山都是教文學的,兩人除了教藝術院的新生,還教文學院的一個班的新生。
藝術院這邊,他們倆六天一人也才三節課。
第一節課,寧光祿講了大半個時辰笙詩六篇的內容,典故,隨后是讓眾人作詩。
作詩這方面是蘇然的短板,不然也不會讓小人兒有羨慕趙廷那個小孩的份。
蘇然無語的是,給他們講笙詩六篇的內容,卻讓他們寫昨天中秋有關的事。
她想了好一會,提筆開始寫。
“月照東升照人間,
嫦娥歌吟入梨園。
月圓人圓中秋節,
千里萬里共嬋娟。”
“不錯,不錯,”寧光祿摸著胡子,一臉欣慰的看向蘇然,“你作詩的水平進步很大。”
蘇然放下筆,起身行了一禮,“謝先生夸贊,是先生教導的好。”
課室里的學生聽到先生念的詩,有人跟楊思芹一樣,嘴里喃喃的跟著念了一遍,都不由看了前面中間的少年一眼。
這一首詩,堪稱佳作。
寧光祿捻著胡子笑的一臉欣慰,抬腳走到宗寧旁邊,點了點頭,又往后面走。
宗寧回頭看了眼,伸手戳了戳蘇然的背,“華夏,我看看。”
蘇然吹了吹還沒干透的字跡,轉身遞給他。
“華夏,你老實說,你們昨天去哪里了?”宗寧覺得,這寫的應該是他們昨晚的景色和心情。
他可是知道,華夏平時作詩的水平只在中上,這一定是有感而發,才有如此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