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言站在旁邊,就好像前世到同學家去的時候剛好碰到同學被他父母訓斥一樣尷尬地不知所措,更重要的是,這場訓斥還是因他而起,就害怕賴垓等會生起氣來連他一塊打。
不過好在賴垓牢記了自己是一介書生的身份,他抬起手顫顫巍巍地指著自己的兒子,整個人都在發抖,他的兒媳婦連忙上前攙扶,撫平自家公公的情緒。
半晌,賴垓終于緩過勁來,他深吸一口氣,道:“罷了,你收拾收拾,隨蘇將軍去吧。”
“父親……”賴洵張了張嘴,話還沒說完,就被賴垓打斷:“還不快去,我有話要和蘇將軍說。”
賴洵見狀,也不再多言,和自己的媳婦一同離開了前堂。
等兩人離開后,賴垓看著尷尬站在原地的蘇言,無奈道:“蘇將軍,讓你看笑話了。”
蘇言搖了搖頭,也沒有再去試圖糾正賴垓對自己的稱呼了。
賴垓接著說道:“蘇將軍,自先帝自縊煤山,駕鶴西去后,老夫一直結廬于此,不再過問世事,也不允子孫外出,可現在看來,老夫的這個決定似乎并不明智。
老夫的長子賴洵,自小習武,又熟讀孫子兵法,可助你一臂之力。次子賴征,自幼聰慧,文采斐然,精通詩書,你若放心,政事上可交付與他。
先帝與我有知遇之恩,先帝駕崩,老夫不愿再事二主,望蘇將軍海涵。”
“宇肩公之忠義,安國欽佩不已,人各有志,既然宇肩公已下定決心,安國便也不再多勸,宇肩公能將兩個兒子托付給我,也是對我最大的支持。”蘇言誠懇地說道。
的確,雖然沒能把賴垓這一崇禎近臣拉入自己的陣營,可好歹也是得到了他一文一武的兩個兒子相助,雖然蘇言還是不太滿意,可也不算是白跑一趟。
他本來是打算將賴垓拉入自己的陣營,借助賴垓天子近臣的影響力招攬更多的反清義士,既然賴垓不愿,他也不好強迫對方。
……
很快,賴洵和賴征兩人就收拾好了各自的行李,他們將各自的妻兒留在父親身邊,并肩跟隨蘇言離開了老家,回到德化縣。
在回到德化縣后,蘇言粗略考核了一番兩人,隨后驚喜的發現,兩人的才能比自己想象中的還要高出許多,賴洵能文能武,熟讀兵法,又懷有一身武藝,是將才的不二人選,蘇言便將他任命為義武營指揮。
蘇言對詩經之類的了解并不多,因此對賴征的考核他就交給了同樣在歷史上留名的李道泰,兩人年紀相仿,在一番交談后都對彼此贊不絕口。
也因此,蘇言將李道泰任命為永春縣縣令,而賴征繼任他的德化縣縣丞一職,輔佐劉文敏,積累治理經驗,等蘇言再擴張一縣后,再將其扶正。
這也是蘇言按照本地人不得擔任本地縣令的規矩辦事,若是讓本地人擔任本地知縣,很有可能會出現徇私枉法的情況,在不清楚賴征的品行如何之前,蘇言是不會壞了這個規矩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