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允許,那魁梧大漢一手抓著酒罐的罐口,往自己嘴里倒了滿滿一口,隨后將大刀舉在面前,深吸一口氣,將嘴里的烈酒全部噴向大刀,待烈酒沾滿大刀一側,他掄起大刀,大喊一聲:“一路走好!”
下一秒,大刀落下,一顆大好人頭向前飛出了數米,險些掉到點將臺之下,從脖子橫截面噴出的鮮血瞬間將軍旗染紅,而那具無頭尸體只堅持了數秒,便轟然倒塌。
底下沉默了一兩秒,隨后全軍發出了叫好的喊聲,盡管他們中大半是原來的清軍降兵,但是在看見一個冥頑不化的漢奸被斬首后,都忍不住心生快感,大聲叫好。
祭旗之后,蘇言便下令全軍開拔。
之前定好的義武營指揮賴洵與威武營指揮陳世泰皆先行開拔,兵分兩路往安溪縣城和豐州城開去,蘇言率領的主力則是押運糧草和火炮,遠遠跟在陳世泰身后,等豐州城拿下后,就可以直撲泉州府城。
值得一提的是,供給大軍出征的糧草和火炮已經先一步送往了仙夾村寨,那里也留有一隊民兵進行保護,這也省去了大軍從永春縣城到仙夾村寨這段路途中要護送大車消耗的時間。
……
正所謂兵貴神速,賴洵和陳世泰都明白這一點,因此到了第二天,他們就率軍分別沖出了群山,直接殺向了兩座縣城。
安溪縣。
自安溪千總吳建和安溪兵盡數陷于永春后,安溪縣內外就陷入了一陣恐慌之中,憂心義軍什么時候就會打過來,今年新上任的知縣陸坦為了保衛縣城,趁著義軍打過來之前先撥款征募了一些鄉勇,讓留守的綠營把總對鄉勇進行訓練,希望等義軍打過來的時候這些鄉勇可以走上城墻協助守城。
然而,義軍來勢洶洶,沒有給他們一點反應的時間,等安溪縣得知義軍打過來的時候,義軍就已經到了縣城北邊的鳳山了。
殺到城門外,義軍先是對著城內勸降,見沒有效果后,他們才砍伐周圍的樹木,就地打造攻城器械,并很快就造出了一座簡陋的攻城錘。
接著,短暫休息了一個時辰,負責攻打安溪縣城的賴洵就下令攻城,一個總的刀盾兵隨即推著沉重的攻城錘往城門走去,弓手和鳥銃手警惕地望著城墻,一旦發現有守軍冒頭意圖攻擊攻城錘,立馬就朝著那個方向射擊。
安溪守軍基本都被吳建帶走一塊送出去了,留守的幾個歪瓜裂棗如何是外面如狼似虎的義軍的對手,那些鄉勇也是一觸即潰,在城門被撞開后的不到一個時辰,整個安溪縣城就都落入了義軍的手里。
新上任的知縣陸坦前半生都是明朝人,對清廷的感情沒那么重,眼見義軍都殺進來了,也就領著衙門里的一眾壓抑順勢投降,表示愿意協助賴洵管理這座縣城。
在來之前,蘇言就交代過賴洵,若是安溪縣的知縣愿意投降的話就讓他暫時留在這個位置上,協助管理縣城,等泉州府拿下以后再慢慢的對投誠的官吏鄉紳這些人清算。
因此,賴洵只留下了一哨的兵力駐守,讓陸坦繼續治理縣城,休息一個晚上后便領軍離開了安溪,往南岸方向開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