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此同時,泉州衙城。
“申大人,城中的鄉勇集結情況如何?”
身著一身戎裝,留守的泉州參將李琦對著泉州知府申偉問道,申偉抹了把額頭上的汗水,道:“李將軍,本官雖然昨日就下令征召城中鄉勇壯丁協助守城,但響應者寥寥,到現在為止,也只有不到五百人響應。”
“這幫刁民,難道不知道賊人打進來以后,也會去對他們下手嗎?”李琦恨恨地罵道。
“這……”還沒等申偉說話,一旁的主簿就插嘴道:“李將軍,您有所不知,城中百姓都傳言,賊人打過來只是為了殺滿人,還會免除百姓的人頭丁,因此百姓對賊人并無多少抵觸……”
聽他這么說,李琦一時間也沒了話語,他頓了頓,才說道:“那城中的那些士紳大族呢,我聽說賊人推行的所謂攤丁入畝之策,就是對他們這些人加稅的,他們難道就沒有一點反應?”
“城中每家每戶湊了一點,約莫湊出了三百余家丁,只是那些家丁并不可靠,我觀一旦守城失利,賊人有了進展,他們只怕跑得比兔子還快。”申偉無奈地說道。
之所以只湊了這么點人,還是因為清軍入閩以后,為了防止這些士紳大族豢養家丁威脅地方,就強令他們解散了許多,只保留了很少的家丁。
李琦也是想到了這一點,他也面露無奈,道:“罷了,這些人聊勝于無,請申大人繼續募集鄉勇,本將就先去城頭巡視一番。”
出了衙城,李琦和他的親兵策馬走在內城(子城)的街道上,居住在內城的大多是有錢的達官貴人,這里的街道上并沒有感受到戰爭到來的凝重感,依舊還有許多百姓在街上走著吆喝買賣。
越往外走,街道上的行人就越少,穿過內城原城門改建的鼓樓,羅城的街道上的平民百姓皆形色匆忙地往自己的家走去。
他們大多數人雖然并不擔心城外的義軍會對自己下手,但戰爭之中刀劍無眼,義軍手里還有火炮,萬一從外面打進來的火炮砸中自己,那不就倒霉催了。
穿過逐漸變得空蕩蕩的街道,李琦終于來到了城頭,他這東南西北四個主要城門巡視了一番,鼓舞守城的兵丁,告訴他們只要繼續堅守下去,朝廷的大軍很快就會趕來。
雖然他說這句話的時候自己心里也沒有底,但他的這個“善意的謊言”還是起到了作用,清兵的士氣振奮了不少,對守住府城充滿了信心。
第一天并無戰事。
攻守雙方都在為第二天的戰斗做著準備,城內的清兵將大量的軍械和彈藥送上城頭,擦拭城墻上的火炮。
第一天結束之前,蘇言再次召開了軍事會議,并訂下了最開始幾天的進攻基調——先用火炮轟擊城池,盡可能毀壞城頭上的清軍火炮,隨后再讓步兵展開進攻。
而在這幾天的時間里,步兵只需要在圍城營地內打造攻城器械就可以了。
蘇言不打算一上來就聯絡南門的內應,先通過炮擊消磨清軍的士氣后,再進攻也不遲。</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