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鄭軍終于抵達同安縣城南邊時,卻驚訝的發現城墻的墻頭上已經高高掛起了蘇言義軍的旗幟。
“將軍,看來我們來晚了。”施瑯看著城墻上新換上的義軍士兵,苦笑著對朱成功說道。
朱成功抿著嘴,道:“先入城與蘇言匯合,其余等見了面再說。”
施瑯抱拳應諾,隨即招呼著軍隊渡過西溪,而在這時南門的義軍也發現了姍姍來遲的鄭軍,打開朱紫門,放鄭軍入城。
朱成功見到蘇言的時候,后者正在清點投降的清兵數量,安撫城中暴動的百姓,這些百姓大多雙眼赤紅,明顯是還沒有從剛剛的殺戮中緩過來,他們中的一些人手上的武器上還沾著血跡,許多人跪倒在地掩面痛哭,嘴里不住低聲嘟囔,似乎是在告慰昔日死在清兵手中的親人。
百姓們聽說過關于義軍的事情,也知道攤丁入畝之策,因此他們并不表現出對義軍的抵觸情緒,面對前來安撫他們的義軍,更是順從的將武器放下。
見朱成功過來,蘇言將其請入縣衙,將主座謙讓給朱成功坐下,不過朱成功并不接受,兩人一番推辭,還是決定將主位空出來,兩人各坐于左右。
此舉,也讓朱成功對蘇言的觀感更好了許多。
一入座,朱成功就拱手歉意道:“安國,我軍慢了一步,以至延誤戰機,這是吾之過錯,吾向你道歉。”
說著,他站起身來,作勢就要向蘇言躬身行禮,蘇言連忙起身扶住他,道:“國姓爺如此大禮,晚輩實在承受不起,快快請起。”
朱成功也不是真心要拜,見蘇言很有眼力見的扶住了自己,他也順勢起身,故作慚愧地說道:“安國,同安為你一人攻下,吾怎能再按之前商議的結果,與你平分城中的金銀糧草。”
蘇言點了點頭,他雖然對這位民族英雄感到敬佩,但也不可能因此不顧自己的利益,但他也不想錯過清軍水寨中的戰船,他思索了一番,等在此落座后,便提議道:
“國姓爺,晚輩知道您軍中時常受缺糧困擾,同安城內繳獲的糧草晚輩一石不取,換取繳獲來的清軍戰船,如何?”
“可。”朱成功想了想,他軍中的確缺糧,如果不是缺糧,去年也不會對同為明軍的郝尚久動手,以至于他叛明降清,
于是,他點頭答應下來:“吾會令亨臣與你商談交換事宜。”
隨后,朱成功又向蘇言詢問起他是如何攻下同安縣的,蘇言便繪聲繪色的為朱成功描述起了攻城的整個過程。
在聽到城中百姓自發起事響應義軍時,朱成功也忍不住拍手稱快,贊嘆城中百姓皆為忠勇之士,在聽聞清軍在其參將楊啟智的率領下悉數投降后,他也表露出對降兵的鄙夷。
朱成功本就是性格剛強之人,最看不起的就是這等投降背主之人,只是在與清軍的作戰中,他在很多時候也必須要依靠這些人才能取得勝利,這便讓他顯得很是反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