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他并沒有親自上陣,而是選擇鎮守江寧府,調控全局,等有了前線軍情后再調遣正在往江南趕來的湖廣兵馬。
蘇言和博洛都不知道的是,因為清廷抽調了湖廣兵馬到江南作戰,湖廣的清軍兵力頓時空虛了許多,這就給了貴州境內的原大西兵馬收復湖廣的機會。
貴陽府內,在得知湖廣清軍往東調動后,孫可望知道這是出兵的機會,經過一番商議后,孫可望正式派麾下將領馮雙禮等率領馬兵一萬余名、步兵數萬、戰象十余頭由黔入湘,一路由銅仁、麻陽,一路由平溪、便水,一路由大小梭羅,三路兵馬合攻沅州,拉開反攻湖廣的序幕。
孫可望出兵的時間雖然與歷史上相同,但不同的是,這一次湖廣的兵力大多調往江南,大西軍面臨的清軍壓力要比歷史上更輕了。
……
四月初一日,從崇明島突圍出來的魯王軍沒有返回舟山群島,而是在半路改道,駛入杭州灣,于侯潮門外登陸,與蘇言匯合。
在得知張名振與張煌言沒有返回舟山而是來到他這里時,蘇言顯得有些吃驚,隨后帶著親衛前往鳳山門,邀請兩位魯監國朝廷的重臣在鳳山門外的軍營內相見。
面對蘇言的邀請,與他有過接觸的張煌言毫不猶豫地答應了下來,面對張名振的疑問,張煌言道:“蘇安國其人重于抗清大業而不屑內斗,候服不必擔憂,況且其麾下兵馬兵強馬壯,又怎么會看得上我軍這點人馬?”
雖然這句話有點自嘲的意味,但還是說服了張名振,兩人便領著親兵前往鳳山門外的明軍大營,與蘇言相見。
老實說,蘇言的年輕還是超乎張名振的意料,他雖然在這之前就已經從張煌言的口中或多或少聽過了關于蘇言的評價,但在真正見面后,他還是忍不住吃了一驚。
吃驚歸吃驚,張名振并沒有因此而輕視蘇言,他敬服于蘇言的戰功赫赫,因此在見面后,他深深地向蘇言行了一禮,道:“定西侯張名振,見過閩浙總督蘇大人。”
“張將軍,久仰大名,你護送魯王周全,使浙江抗清火種得以保存之舉,令我敬佩。”蘇言也抱拳回禮,客套道。
三人一番客套后,蘇言便開門見山,直接詢問起了張煌言二人在崇明島那邊的情況,張煌言自然是知無不言言無不盡,很快就將長江兩岸的軍情都告訴給了蘇言。
末了,他還提醒蘇言,自己從崇明島撤離后,清軍沒有了后顧之憂,一定會集中兵力南下浙江,單單江南一省的兵力就有兩萬余,若是無法趕在清軍南下之前攻陷杭州,還是盡快撤回錢塘江南岸,據江而守吧。
對于張煌言的提醒,蘇言不置可否,但還是記在了心里,若是那陳新友靠譜,能夠一舉拿下杭州府城得到系統獎勵還好,可若是他不靠譜,那就真的只能來一波戰略轉進了。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