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王翊沉默了。
蘇言見狀,及時開口轉移話題,回答了蘇辭剛剛的話道:“這可不是朝廷摳門,而是我們被朝中的某些奸逆視為眼中釘了,不然朝廷封賞了你和定遠二人,怎么會直接跳過我?”
“督師此言何意?”王翊面露詫異,問道。
蘇辭雖然沒有開口,但他臉上緊皺的眉頭就能看出他的內心所想。
蘇言故作悲憤,道:“你們可知皇帝陛下已經被那秦王孫可望強行擄到安隆所去了?”
蘇辭與王翊相視一眼,隨后一齊搖了搖頭,道:“我等不知。”
“那孫可望與司禮太監龐天壽狼狽為奸,將朝廷強行遷往安隆所,那安隆所是孫可望的領地,無非是裹挾朝廷,意圖效仿曹孟德挾天子以令諸侯,就是那龐天壽從中作梗,才讓陛下打消了晉我為國公的想法,目的就是為了防止我們能夠威脅孫可望的地位。”蘇言說道。
“這孫可望簡直大膽!”王翊憤怒道:“我聽聞朝廷本來是要封他為平遼王,可是這廝膽大妄為,自稱秦王,逼迫朝廷承認他的秦王爵位,也難怪是西賊余孽,此等無父無君之獠,其心可誅!”
王翊雖是半文半武的官員,但他實際上更偏向于文人作態,因此他的看法與南明朝廷大多數官員一樣,都是瞧不起,甚至蔑視孫可望的,這也難怪南明朝廷與孫可望之間會出現多次摩擦、間隙,甚至勢如水火。
蘇辭雖然沒有王翊那般憤怒,但也是感到不快,不過他也非常清楚他們眼下最大的敵人還是來勢洶洶的清軍,想要和那孫可望算賬,就必須要先擊退清軍的攻勢。
因此,他只是咬著牙,并沒有說話。
而就在這時,被蘇言灑派出去的夜不收陸續回到了軍陣內,他們的匯報打斷了蘇言幾人的交談——清軍果然沒有退回湖州府,而是在撤出十里后便停了下來,他們在停下來后還派出了許多斥候打探明軍動向,清軍斥候因此與明軍夜不收展開了戰斗,但明軍夜不收明顯略勝一籌,殺死了許多清軍斥候。
同時,清軍也得知明軍朝著他們主動殺來的情報,譚泰不由得吃了一驚,因為這和他想象中的明顯不一樣,在他的意料中,明軍不大可能會主動追過來求戰,可現實偏偏這樣發展了。
即便如此,譚泰還是不愿意與清軍交戰,雖然他們退到了十里外,但這里依然是水網密布,在這邊與明軍交戰從地形上還是不利于清軍,可從湖州通往桐鄉縣的途中皆是水網密布之處,若是從地形的角度來看,哪里都不是與明軍交戰的好地點。
考慮再三,譚泰還是決定冒險一搏,正面迎戰來犯明軍。
------題外話------
新局勢圖在評論區更新了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