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軍兵臨桐鄉縣后,發動了四次攻城,可每一次都遭到了明軍的頑強抵抗,其中一次甚至都已經快要占領城頭了,還是被明軍主將張名振親自帶兵趕了下去。
不過,幾次戰斗后,馬國柱并不擔心眼前這座城池內的明軍會掀起多少風浪,他一開始還擔心是福建打來的明軍為了迷惑他而故意偽裝成舟山明軍,可在幾次交戰后,他完全相信這就是正兒八經的魯王朝廷軍隊。
魯王朝廷軍隊的戰斗力,整個江南的清軍都很清楚,完全不足為慮,但也不能直接繞過桐鄉縣西進,等會他們前腳剛繞過去,明軍后腳就出城斷他們的補給線,那可就樂大發了。
“督憲大人。”就在馬國柱看著縣城城墻上清理戰場的明軍的人影時,一道聲音從他的背后響了起來,他轉身看去,就看見陳泰臉上帶著喜色,走了過來。
馬國柱不解地看著陳泰臉上的喜色,還沒等他開口詢問,陳泰就主動說道:“督憲大人,有士卒在打掃戰場的時候見到了一支從城內射出來的箭矢,那箭簇上綁著一張字條,卑職來之前看過,是城中一個愿意投誠的明軍參將寫的。”
“哦?”
馬國柱吃了一驚,連忙從陳泰手中接過紙條,那紙條上雖然也沾著一些凝固的血跡,但還是能夠清楚地看出上面的內容。
紙條是城中一個叫做鄭國化的參將親筆書寫,他自稱曾經是被張名振襲殺的平西伯王朝先的部將,在王朝先死后一直對張名振心生不滿,如今清軍連攻多日不破,自愿打開城門迎接清軍入城。
他的理由可信度看起來很高,但是只可惜之前投清的同為王朝先部將的張紀明、呂延紀等人都在寧波之戰中被明軍俘虜,不然他們還能詢問一番確認真偽。
在馬國柱看完紙條后,陳泰斟酌著話語,道:“督憲,卑職從浙南而來,也曾經與同為王朝先部將的張紀明、呂延紀二人接觸過,據二人所言,舟山明軍中有許多王朝先的部將對張名振之舉心生不滿,但只有他們二人敢于主動投清,而今我軍大舉圍城,那鄭國化若是不愿與張名振一同戰死,聯絡投降我軍,并非不可能。”
“言之有理。”馬國柱點了點頭,他點了江南提督的名,道:“張提督,按照這紙條上的方法,與那鄭國化聯絡,告訴他只要我大軍拿下桐鄉縣,生擒張名振,封爵厚賞不會少了他。”
“遵命。”張天祿抱拳應諾。
陳泰見馬國柱沒有讓自己去做,心里也有些無奈,自從他率領殘軍從杭州突圍出來,與馬國柱匯合后,他就明里暗里感受到了江南清軍對他們的排斥。
馬國柱雖然沒有明面上不待見他,卻也是對他很是疏離,很少聽取陳泰的建議,像是之前陳泰就提議分兵,一部分兵馬繼續圍攻桐鄉縣,大軍繞過去配合譚泰夾攻明軍,卻被馬國柱否決,清軍因此只能在縣城外死磕。
不僅如此,他帶來的殘軍也時不時會遭到江南清軍的排擠,只是這幾天時間里,他就聽到了幾次部下的告狀,但也是對此無可奈何。
畢竟這里的主場還是在江南清軍這邊,馬國柱本人就是兩江總督,自然是會偏向江南省的清軍,他要是告到馬國柱那邊去,馬國柱會不會嚴肅處理不說,多半會認為他小肚雞腸,從而更加瞧不起他。</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