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番攻城后,兩門的清兵寡不敵眾,主動撤退,將外郭城丟給明軍。
馬信見清兵撤退的如此果斷,生怕其中有詐,不敢繼續深入,只是登到城墻上,向紫金山方向眺望,見紫金山上軍旗獵獵,心中微驚,命人返回鎮江通報,自己留守麒麟門。
蘇言對于清軍的部署并不感到意外,紫金山的位置的確太過尷尬了,它沒有被劃入南京府城的范圍內,而是獨立在南京城外,并且西側山腳下就是被強征為滿城的明故宮。
只要明軍占領紫金山,就能居高臨下架設火炮,朝城內展開炮擊,清軍為了防止這種事情發生,提前屯兵于紫金山上,也是不難理解的。
不過,蘇言并不打算因此放棄紫金山,他決定先將紫金山上的清軍殲滅,占領該山,這么做的原因有二,其一是紫金山的地勢的確太過優越,能夠俯視整個南京城,其二是將這支清軍殲滅后,不僅能沉重打擊清軍士氣,還能削弱清軍的可用兵力。
于是,四月二十七日,明軍穿過麒麟門與姚坊門,抵達紫金山腳下,不過蘇言沒有馬上急著對紫金山上的清軍展開進攻,而是先命投誠的江南提督張天祿繪制南京的城防地圖。
張天祿也在南京駐扎過一段時間,因此對南京的城防地圖還算了解,他繪制一番后,便將南京的大致城防圖畫了出來。
南京城從里到外分為宮城、皇城、內城、外郭城,不過在清廷強行將明故宮劃為滿城后,就只剩下了滿城、內城和外郭城三道城墻,其中外郭城最為漫長,不利于防守,因此清軍主要防守核心的內城。
經過這段時間的兵力收縮,清軍在南京城內集結了三萬一千余,其中駐防八旗軍四千、湖廣清軍兩千余、譚泰部一萬九千余、各地清軍六千余,這些兵力守住南京應該是綽綽有余。
一番思索后,蘇言便準備主要從四個方向發起進攻。
第一個方向是長江,由鄭氏水師提督黃安統領本部及蘇言麾下的十艘戰艦從柵欄門、江東門外登陸,發起進攻。
第二個方向,兵部右侍郎王翊領本部從外郭城的夾崗門入,向內城聚寶門進攻。
第三個方向,蘇辭領六千兵丁并五千懲戒營繞過紫金山,于神策門外展開攻城。
第四個方向,蘇言親領主力圍攻紫金山清軍大營,等他拿下紫金山后,各軍再一同向南京內城展開攻城。
,也不過是剎那的斑駁流光。仰望星空,總有種結局已注定的傷感,千百年后你我在哪里?家國,文明火光,地球,都不過是深空中的一粒塵埃。星空一瞬,人間千年。蟲鳴一世不過秋,你我一樣在爭渡。深空盡頭到底有什么?愛閱a
列車遠去,在與鐵軌的震動聲中帶起大片枯黃的落葉,也帶起秋的蕭瑟。
王煊注視,直至列車漸消失,他才收回目光,又送走了幾位同學。
自此一別,將天各一方,不知道多少年后才能再相見,甚至有些人再無重逢期。
周圍,有人還在緩慢地揮手,久久未曾放下,也有人沉默著,頗為傷感。
大學四年,一起走過,積淀下的情誼總有些難以割舍。
落日余暉斜照飄落的黃葉,光影斑駁,交織出幾許歲月流逝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