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將張名振,見過督師。」
一進入主帳,張名振便單膝跪地,向蘇言抱拳問候。
蘇言親自上前,將張名振攙扶起來,隨后,他問道:「定西侯,你從嘉興府帶來了多少兵馬?此番圍攻南京,你我應當同心協力,共同抗敵啊!」
「回稟督師,末將從嘉興帶來步軍一萬,馬軍三千,攏共一萬三千余人。」張名振回答道。
聽見張名振帶來了一萬多兵馬,蘇言心下一喜,他點了點頭,道:「善,定西侯帶來的兵馬可謂是雪中送炭啊,南京之大,以至于我軍無法對每個城門面面俱到。」
「定西侯,本督就將定淮門到三川門之間的西側城門交予你負責,如何?」蘇言問道。
在得知張名振帶來了一萬多名士兵后,蘇言就有了新的打算,他決定讓水師遷到儀鳳門外主攻,儀鳳門離長江最近,水師炮船得以從長江上協助炮擊。
張名振雖然和蘇言不屬于同一個系統,但他已經對蘇言非常信服了,因此對于蘇言交給他的任務他并沒有拒絕,點頭答應了下來。
除了張名振外,蘇言還需要重新部署攻克紫金山中戰功赫赫的俄羅斯衛戍軍,考慮到城西北的金川門與鐘阜門沒有分兵圍攻,蘇言便以原江南提督張天祿為將,領剩余的五千余俄羅斯衛戍軍屯兵金川門外。
經過一天的重新部署,初五晚上,城外明軍終于成功將南京城包圍得水泄不通。
其中,蘇言坐鎮紫金山,指揮神機營、中軍營、驍騎營與三千懲戒營圍攻朝陽門與正陽門,并圍堵正陽門西側的通濟門。
王翊部二千明軍及三千懲戒營圍攻聚寶門。
張名振麾下一萬步軍、三千騎軍駐扎于定淮門至三川門一線,水師提督黃安則屯兵三千于儀鳳門外。
最后是蘇辭部六千明軍并五千懲戒營駐扎玄武湖畔,圍攻神策門,蘇州總兵楊承祖領本部二千攻太平門。
算上金川門外的五千余俄羅斯衛戍軍,參與圍攻南京的明軍共有四萬七千余人。
其實這些兵力與近十年后鄭成功圍攻南京時大概投入的兵力差不多,只不過蘇言麾下的明軍并沒有鄭氏軍隊那離開水就質壁分離的特性。
并且這一次明軍還占據了紫金山,俗話說紫金山焚則金陵滅,紫金山被占據了,城中清軍也就離滅亡不遠了。
接下來的時間里,城外明軍并沒有發起進攻,而是砍伐了周圍大量的樹木制作攻城器械,等待接下來的攻城戰,并且將那些家園被清軍燒毀而流離失所的百姓招到營地周圍,以工錢和糧食雇傭他們充當民工,協助搬運木材與器械。
明軍沒有發起進攻,但并不代表紫金山上的炮兵陣地就此沉寂下來,在蘇言的命令下,紫金山上的炮兵陣地從五月初六開始就斷斷續續向南京城展開炮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