轟轟轟——
隨著越來越多明軍沖到城墻底下,向上攀爬,清軍終于按捺不住動用了他們繳獲的震天雷,城墻底下隨即響起了一陣陣爆炸聲,其中也摻雜著明軍步卒的凄慘哀嚎,凡是在轟天雷爆炸范圍內的明軍皆非死即傷,明軍的傷亡數量迅速攀升。
戰斗從上午已時一直持續到下午申時,明軍幾次登
上城墻,卻都被清軍擊退,蘇言見實在攻不上去,又損失了許多攻城器械,便只能下令鳴金收兵。
隨即,明軍如潮水般涌來,又如潮水般褪去,留下了滿地的尸體和眾多被摧毀的攻城器械。
望著撤退的明軍,城墻上的守軍皆露出了劫后余生的喜悅之色,他們中的許多人不顧形象地跌坐在滿是尸體的地上,就連平日里高高在上的八旗兵也是如此,他們將沉重的頭盔摘下,大口大口地喘著粗氣,以此來慶賀自己幸存了下來。
相較于步卒間的喜悅,明清兩軍高層都在為第一天的傷亡感到觸目驚心。
蘇言這邊很快就得到了第一天的進攻傷亡報告,全軍四萬七千余人,僅僅第一天就陣亡了五千多人,不僅如此,撤回來的還有三千多名傷員,他們必須要接受治療和休息,無法在短時間內加入戰斗。
而清軍這邊,在紫金山之戰爆發前還有三萬一千余人,紫金山淪陷后,城中僅剩一萬八千余人,而這第一天的戰斗中,各城門就陣亡了近三千人,剩下的兵馬分兵駐守南京十三個城門,每個城門平均兵力甚至不足兩千。
清軍兵力本就遠遠低于明軍,若是再有今天這般慘重的傷亡,清軍很快就會潰散——城中的綠營兵可不像八旗兵那么對大清忠心耿耿,只要城中守軍傷亡一多,他們就會考慮是否成為逃兵。
不僅如此,清軍同樣還要顧慮城中百姓的情緒,眼下距離清軍攻占南京城也才過去了僅僅六年的時間,城中百姓大多還心懷前明,要是讓他們知道守軍兵力嚴重空虛,很有可能在有心人士的煽動下在城中爆發反清起義。
喀喀穆也明白這一點,他雖然想著在城中大開殺戒,殺得人頭滾滾,來震懾江寧百姓,可他又擔心城中守軍數量不足,貿然屠城會引起百姓強烈的反彈,并引來明軍的趁機攻城,那就得不償失了。
為此,暫時主事的喀喀穆和周伯達只能寄希望于朝廷的援軍,盡可能在援軍到來之前擋住明軍的攻城。
他們不知道的是,他們寄希望的援軍還在京師集結,等待糧草籌集完畢才能南下江寧。
被任命為隨征江南左路總兵官的楊捷還在九江調集兵馬,猶豫是直接馳援江寧還是先救撫州,而隨征江南右路總兵官劉芳名還在寧夏遠水解不了近渴。
不僅如此,長江以南的太平府、寧國府、徽州府、池州府以及zj省內最后孤軍奮戰的嚴州府聽聞江寧被圍攻的消息后,也先后反正,重新歸順明廷。
在長江南岸,江寧成為了一座孤城,一座搖搖欲墜的孤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