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駐防八旗兵共有四千余人,滿城內也有和他們一起從北方遷徙下來的三萬家眷,在明軍圍攻滿城之際,榮辱與共的滿人老弱婦孺跟著奮起反擊,他們都拿起武器登上城墻,抗擊明軍。
雖然經過數場戰斗后,駐防八旗只剩下了一千多人,但他們仍然沒有投降的想法,因為他們心里都非常清楚,攻破滿城的明軍定然不會放過他們和他們的家人,為了保護自己的父母妻兒,他們只能頑強抵抗下去。
在如此危急存亡之際,滿城內臥病休養的博洛也強撐著身子,穿上盔甲來到城墻上督戰鼓舞士氣,他的兒子愛新覺羅·塔爾納時刻護衛在父親身邊,為他打下飛來的流矢。
為了能夠快速拿下滿城,蘇言也是發了狠,他命人冒死將大量火藥堆放在滿城的城墻底下,點燃引線后強行將滿城城墻炸開,只聽到一聲驚天動地的巨大爆炸聲,炸點頓時塵土飛揚,無數城墻碎塊飛上天空,如雨點般向周圍落下。
如此巨大的爆炸以至于在城西的明軍都能夠感受到地面的震動,他們驚愕地看著那揚起數十米高的煙塵,不禁咽了咽唾沫。
隨后,還未等煙塵散去,以俄羅斯衛戍軍為首的明軍便吶喊著朝著缺口發起沖鋒,缺口后面以及方圓一兩里內的清軍都被沖擊波震碎了耳膜和內臟,七竅流血,死狀凄慘。
更遠一點的清軍也沒有躲過波及,他們都被震得七葷八素,很長時間內都沒有回過神來,等明軍如洪水般涌入缺口殺到他們面前時,他們才終于反應過來,匆忙想要進行抵抗,卻是為時已晚。
明軍攻入滿城后,城中的駐防八旗與居住的旗人家眷皆奮起反擊,依托城中的民居營房負隅頑抗,明軍每前進一段時間,都會遭到來自四面八方射來的冷箭襲擊。
城中頑強抵抗的消息很快就傳到了蘇言的耳中,身為明軍主帥,蘇言有責任盡可能避免麾下將士的傷亡,因此,他經過一番思考后,便下達了一道殺氣騰騰的命令——
屠城!
凡是參與反抗明軍之人,不論老弱婦孺,皆可殺之!
蘇言的命令很快就被傳達下去,得到許可的明軍不再束手束腳,向滿城內的三萬旗人展開血腥屠刀,凡是遇到負隅頑抗的民房,明軍或是直接放火焚屋,或是投入轟天雷和手榴彈,毫不手軟!
屠城與進攻同時進行,明軍一直殺到五月十八日上午,城中的三萬余旗人皆慘遭屠戮,街道上血流成河,無數房屋被毀,城中硝煙四起,整座城市都被籠罩在濃郁的血腥味之中。
到最后,滿城三萬余旗人居民中僅剩下不到千人幸存,他們都是躲在房屋內沒有參加抵抗的,并且在明軍破門而入發現他們時,他們及時用不太熟練的漢語高喊投降,才幸免于難。
隨后,明軍逐棟搜查了滿城內的房屋,確保沒有一個漏網之魚后,屠城在遭遇結束,幸存的旗人戰戰兢兢地被帶出房屋,他們走在鮮血幾乎快要漫過腳背的街道上,被眼前的慘狀嚇得險些昏厥過去。
不僅如此,南京城內的百姓一整夜都聽著城東傳來的喊殺聲,皆驚得睡不著覺,躲在屋內瑟瑟發抖,生怕下一秒殺到興起的明軍就會破門而入,對著他們一起下手。
這并非是沒有先例的,就比如說幾年前的揚州十日,揚州城整整八十萬百姓就是先被明軍高杰部屠了一遍,后面又被清軍屠城,可是后世似乎都刻意遺忘了明軍高杰部犯下的暴行,只記得清軍的屠城行徑。
不過,一直到十八號的上午,明軍都沒有對他們有任何動作,準確來說,他們是聽到了一些人家被明軍禍害的傳聞,但實際上大部分百姓都是平安無事的。
十八號上午,他們就聽到了外面的街道上響起了平日里熟悉的官吏或里長的叫喊聲,百姓們好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