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對被抓起來的鄉紳士族審判過后,整個江浙地區頓時就空了出來,僅剩的也都被嚇得膽寒,為了防止蘇言殺紅了眼再對他們下手,一時間又有許多人主動交了「抗清捐」。
對于他們主動給的,蘇言自然是一律不拒,全部笑納了。
抄家中,明軍還從鄉紳士族家中抄出來了眾多田契地契,這其中有很多是強買強賣的產物,蘇言便將這些來路不正的土地歸還給苦主,剩余的田地則是公開向名下沒有田地的百姓售賣。
為了減輕一點百姓的負擔,讓更多人能夠買得起,蘇言授意當地官府向有意買地的百姓提供貸款,貸款的利息非常低,并提供分期還款。
出于對蘇言的信任,百姓紛紛向官府申請貸款,購買田地,短短不到七天時間,各地的無主田地就都被百姓買了下來,他們中的許多人還順帶用剩余的貸款買下了同樣是抄家抄出來的耕牛和農具。
再然后,江浙閩各地就開始了轟轟烈烈的大種田,走在鄉間的小路上,隨處能夠看見臉上帶著對未來憧憬的農民哼著家鄉的小曲,使用各種農具在田中務農。
值得一提的是,將系統獎勵的自動播種機制作出來后,蘇言并沒有將其推廣開來——這個所謂的自動播種機實在是太坑爹了,它的學名叫做條播機,放在中國就是早就被淘汰千年的單足耬車,現在的農民都在用比它更先進的三足耬車。
單足耬車最早出現在戰國時代,的確有利于農業耕種,但是效率并不高,因此在漢武帝時期,搜粟都尉趙過在以前的單足耬車的基礎上發明制作出三足耬車。
三足耬車的效率明顯要高過它的前身,并一直流傳到現在,事實上,哪怕是到了現代,還是有一些偏遠山村在使用三足耬車。
由此可見,作為傳承千年的農耕民族,中國人的農業科技要遠遠甩過歐洲人好幾條街,甚至到了16、17世紀,西方人的農業科技水平也才剛剛到達東方千年前的水平。
西方人的科技水平能夠追上東方,并在現代成為主要的糧食出口國,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工業革命
后獲得的技術革新,由此可見科技的重要性,蘇言就是要提前進行工業革命,繼續讓東方的科技水平領先世界,避免后世的屈辱。
除了拉胯的自動播種機外,蘇言又查看了一番系統的工業科技樹,他有些哭笑不得的發現,農業科技似乎都是他用不上的,在東方基本都有類似甚至更先進的代替品,就只有金屬工業和紡織業能夠讓他看得上眼了。
只能說,白白浪費了兩個獎勵名額,還讓他白激動了一下。
------題外話------
感謝蒼之伊甸的打賞,晚上加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