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顧炎武,考慮到他對于疆域、水利、兵防等方面的研究,蘇言準備任命他為工部主事。
兵部主事暫時由王翊兼任,他雖然是朝廷的兵部左侍郎,可實際上是忠誠于蘇言麾下,這并無不妥,只可惜張煌言不是蘇言的直屬部下,他現在還聽命于魯王,不然的話蘇言更傾向于張煌言主掌兵部。
蘇言麾下的人才還是太少了,因此他才要在穩定局勢后不久召開科舉,招攬人才。
六月二十九日,科舉在錢謙益的主持下開始,科舉一共進行三天,因為是三省同時召開,最少要半個月后才能放榜。
而在科舉開始的當天,一支龐大的船隊從舟山群島駛入了長江,在南京城外的港口停靠,并帶來了舟山的消息。
魯王慫了。
準確來說不算是慫,畢竟蘇言也沒有威脅過他,在張名振誠懇的勸說下,以及蘇言完全不鳥他的態度,魯王朱以海知道自己是沒有機會坐上那把龍椅了。
因此,魯王在猶豫過后,便心生取消監國,歸順朝廷的想法,但是魯王朝廷內的少數文官武將不愿意放棄現在的高位權柄,他們知道一旦歸順朝廷,他們的地位將變得非常尷尬。
因此,在錦衣衛指揮使王朝相、禮部侍郎邱元吉的牽頭下,將領章云飛、尹文舉、總兵金允彥等密謀起事,誅殺張名振,好在禮部主事董玄無意中撞破,向張名振匯報,密謀敗露,張名振先一步動手,命與他一同登島的兵馬攻殺密謀之人。
雙方隨即在舟山城內火并,戰火甚至險些蔓延到魯王行宮,朱以海抱著他的陳妃躲在行宮內瑟瑟發抖,蕩湖伯阮進及時領兵護駕,戰斗一直持續到半夜才終于結束,參與密謀者皆被擊殺。
這一刻,張名振終于明白了蘇言讓他率軍回舟山的意圖,聯想到當晚的兵變,他嚇得背后驚出一身冷汗,要是他沒聽蘇言的話,就算提前得到董玄的泄密,手中無兵可用,他也必死無疑。
驚嚇之余,張名振心中只剩下對蘇言濃濃的感激。
這場兵變同時也堅定了魯王取消監國之位的想法,既然滿清已被趕到長江以南,他也不
必繼續被這重擔壓得喘不過氣,便擬旨宣布取消監國名號,率領一眾朝廷大臣前往南京。
得到魯王抵達南京的消息后,蘇言連忙親自前往港口迎接,并見到了這位始終奮斗在抗清前線的明朝藩王,他雖然能力在南明諸王中并不出眾,甚至還有些昏庸,但是論抗清的決心,他還是比那個只會逃跑的遁宗強多了。
可也正是因為如此,蘇言才只能放棄他,并逼迫他比歷史上提前了幾年,取消監國名號,過上無權無勢的藩王生活。
七月初,魯監國朝廷覆滅,在張名振的勸說下,文官留在南京等候朝廷發落,而武將皆決定聽從蘇言調遣。
------題外話------
月底了,厚顏無恥求一波打賞,每月做夢目標盟主0/1希望能夠達成</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