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德貴和趙海回了他們的漁船,沒一會兒,兩條漁船就從密集陣里面開了出來。
“我們這邊最好的,只亮了3個燈。”林新海說。
大白的兩個探魚器都打開了,一個是船頭扇形,另一個是垂直魚探。兩個魚探,兩個畫面。
“你們不要單獨開小灶,全部拉到一個頻道里面來,這樣方便大家交流。”林新海說。
已經11號了。
錢德貴趕緊道:“4號,我這邊上魚了,你們原地等待。”
“好家伙……”趙海驚呼道:“你這設備先進啊。”
“你們不行啊。”高賀嘿嘿笑道。
小魚聚集了,大魚過來,通常會停留很長時間。畢竟這里不缺少食物……
亮燈就是感應器傳遞出來的信號。
b區是高賀負責,有32根掛鉤繩。
“水深130米左右。”
“我。”錢德貴道:“4號輔助船,就位了沒有?”
“來魚群了。”錢德貴興奮的揮舞了一下手臂。
“3米左右。這一個魚群,我們看到有16個,最小的,長度是2.2米左右。”
“多。現在主要是鰹魚,齙牙,海狼,白魚。”陳遠指了指探魚器畫面。
密集陣一擺,不管誰過來看了,都得轉頭離開。
高賀他們漁船從北邊往南邊放繩子,陳遠他們距離高賀不遠。
錢德貴拿著對講機出去了駕駛者,在駕駛室前面的觀望臺,就相當于房間陽臺差不多的一個地方,看著下面工人回收繩子。
“誤差5到20厘米。水越深,魚越大,誤差就大一些。”陳遠說。
“好,我這邊開始回收干繩,速度每分鐘200米。”
密集陣里面回收干繩需要輔助船配合,不然漁船拉扯干繩,浮繩很容易和兩邊的浮繩纏繞一起。
陳遠笑了笑,說:“還行吧。”
楊巡和何飛在外面做飯。
陳遠開著船,去了大魚號上那感應器的顯示設備。
陳遠放大魚群的畫面,占據整個屏幕,上面自己就計算出了魚的大小。
船首的扇形魚探,探測范圍廣,沒法很好的判斷出魚的大小。
等了有十分鐘左右:“沉底最終已經收回來了。干繩頭也找到了,可以回收干繩……”
“下面的魚多不多?”趙海問。
“真有3米?”羅老四問。
聽到這里,錢德貴馬上拿起對講機:“老高,老高,收到回答。”
沒一會兒,天空就完全暗了下來。
“這個魚群,個頭多大?”趙海問。
他們這個密集陣的范圍,也是挺大的。
不是一條,而是十幾條。一個小型的金槍魚魚群……
“就位了。”4號輔助船的上的工人道。
陳遠他們偵查了一圈,期間發現了一些繩子相互纏繞的,由陳遠和周升一起下海,切了繩子后重新捆綁。相互纏繞的繩子主要是浮筒支線,干繩相互纏繞的倒是沒有看到。
“行,爭取一條都不要放過。”
這里是密集陣,小魚已經開始聚集了。
在密集陣里面,這就和集魚器一樣,給魚類營造出了一種魚類感覺安全的環境。
“老錢,剛才那條魚多大?”林新海問。
“一條齙牙魚,估摸著十幾二十幾斤。”錢德貴道。
“那行不錯,齙牙魚也挺值錢的。”高賀笑著道:“我這邊7號繩亮起來5個燈了,要不要收?”
“收了。亮4個燈,就可以收了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