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住西陵,絕對不是什么小事,尤其是對于如今的江夏而言。
所以,這番話當然只是劉琦的一個借口。
一個稍稍帶有試探想法的借口。
因此之故,他在說完了以后,便看向了陳逢。
劉琦所看到的,是一張充滿疑惑,眼神里還在閃爍著不甘色彩的面龐。
雖然只是一瞬息之間,陳逢臉上的這些表情便都消失了,可劉琦在看到疑惑,他的嘴角還是不由自主地微微挑了起來。
大概是因為掌控一切的感覺太好了吧。
“咳!”
“公子所言不錯。”
察覺到氣氛有些尷尬,潘濬咳嗽一聲后,表達了贊同:“黃射將軍確實曾隨前太守廝殺征戰多年,戰功也是不俗,足可擔當重任了!”
聽到潘濬開口,劉琦忍不住便給了一個贊許的目光。
隨即,他盯住了陳逢:“先生覺得如何?”
在場的其他人,也都隨之一同將目光看向了陳逢。
霎時間,陳逢壓力陡增。
到了最后。
“表面上來說,黃射確實足以擔當防守重責,可是公子別忘了,他之前的時候甚至連典故都……”
壓力之下,他彷佛在做最后的掙扎一樣,滿是不甘地又說了一番話。
“先生不必擔心。”
劉琦打斷了他,笑著看向黃射道:“若是實在擔心的話,伯玉也可立下軍令狀。”
“射,愿立軍令狀!”
黃射趕忙走了出來,一副自己怎么也不會拖后腿的模樣。
“……”
聽到黃射的保證,陳逢面上閃過一道猶豫,彷佛還是有些不甘。
“那,好吧。”但他最終,卻還是答應了下來。
“先生同意就好。”劉琦滿意地笑了。
到了此時此刻,包括劉琦在內的眾人,顯然都已經忘記,最開始的時候,到底是誰先動兵的。
他們大多數都以為,這一場決議是劉琦所下達的。
但如果仔細去想的話……
大概也就只有細思恐極這四個字了!
當然,眼下出征在即,就算是真有看出不對勁的人,恐怕也都不會隨意開口了。
建安十三年,六月二十。
這一天。
“吾弟劉琮年幼,無法辨別是非,受奸賊挑撥,不愿讓我父得到醫治,以至我父病情逐漸加重。到了而今,已是垂暮……蔡冒、張允皆賊寇也,我必討之!”
劉琦在將陳逢推薦的這一借口廣發四方以后,以討伐蔡冒、張允等人為名,悍然發兵了。
一時間,本已趨于平和的荊州、乃至整個天下,陡然再起波瀾。
而且,正如陳逢先前所預料的一樣,周瑜在得知劉琦出兵的消息以后,并沒有直接出兵,而是先派遣出了探子進行查探。
除此之外,他還讓人加急送了一封詢問的書信往襄陽而去。
陳逢雖然早就知道了當前時代名正言順的好處,但在獲知這一消息時,仍是難免心中震動。
該說不說,這也算是給他上了一課。
最起碼,他以后如果勸說別人出兵,大概率都會入鄉隨俗地找一個借口了。
因為他已經看到了其中的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