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的臉色之所以古怪,并不是因為陳逢沒有做事。
事實正與之相反。
陳逢做了很多事。
比如說,一開始的時候,說服眾人一同北伐……那時候,誰能想到曹操留在荊州的力量會這般虛弱呢?
陳逢卻敢斷言!
不僅斷言了,而且還甩出了很多個論點來進行支持。
事實最終證明,陳逢的判斷沒錯。
這便是一份大功。
再比如說,支持劉備強攻當陽……雖然付出了巨大代價,但當陽拿下了啊。
襄陽的門戶,也就這么打開了。
還比如說,劉備幾次出錯,甚至之前還想親自下場時,都是陳逢拉著不讓的。
這就更難了。
如果有人根據之前到現在所發生的一切,寫出一本歷史著作的話。
那么陳逢將在其中占據極大的比例。
最起碼也是‘逢曰’,而非‘或曰’。
光是這一點,便足以讓他彪炳史冊了。
因為自古以來的聰明人很多很多,但他們往往在某些關鍵時刻到來時,成為了或曰。
然后,那個某某曰就顯得很牛掰了。
而這其中最典型的例子,也就是張良跟蕭何了。
他們每每出場,幾乎都是‘良因說漢王曰’、‘何因說漢王曰’。
跟他們恰好相反的,則是那些‘或曰’。
有一說一,這些記載當中,雖然更加顯眼的是劉邦這個漢王,但他們卻都成了數千年的楷模。
比如,某些比較知名的君主,在遇到人才時,往往便會用他們做比。
如荀或,便被曹操來了一句:乃吾之子房也……從此之后名聲大噪。
雖然這其中有大部分原因都是由于荀或自身的能力夠強,但吾之子房這四個字,卻同樣有著極大的重量。
而在此戰當中,陳逢便扮演了這么一個角色。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堪稱善戰者無赫赫之功的一個角色。
但與此同時,問題也就來了。
“子吉若能全力助我,何愁不能匡扶漢室?”
這便是劉備的心里話,同時也是一句隱藏了很久的感慨了。
“……”
陳逢沉默片刻后,苦笑道:“玄德公太看重我了,實際上來說,我雖然有幾分才華,但相比于……”
“你住口!”
劉備當即瞪圓了眼睛,語氣不善道:“天下人皆稱陳子吉聰慧,為何你要如此妄自菲薄?”
“莫非天下人都是瞎子?我劉備……也是瞎子?”
“不不不,我并非這般意思,只是……”
陳逢還想再說,但劉備卻是不想再聽了。
“不論如何,子吉你在我心中都是天下第一,便是比之張良、蕭何,亦是不遑多讓!”
“不!”
劉備打斷陳逢之后,恰好看到了運來的糧草,不由吞了口唾沫,堅定道:“應該說是遠遠超出。”
“小小的一個江夏郡,只是被你稍稍改變,便讓我軍多出了百萬石糧……錢逾數億。”
“而且,這還是隨時可以調動的。”
“最為關鍵的是,你這般做了以后,竟是沒有影響到百姓絲毫……如此行徑,我當真從來沒有聽說過。”
說到這里,他看向陳逢的目光,不由再度變得灼熱起來。
因為到了這一刻,劉備突然覺得自己說出的那一句話,實在是很有道理。
若非天助,陳逢這般英才,又怎會恰巧出現在了他當初如廁之時?
更為關鍵的是,那時正是他心中郁悶,發出髀肉之嘆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