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之,問題也就來了。
漢中與新野之間,需要進行選擇嗎?
答案是不需要。
原因在于,漢中曾是劉邦的起家之地。
這也就代表著,只要劉備還想效仿老祖宗,他就一定得拿下漢中。
在這期間,不論是吃再多的敗仗,那也是決計不可退縮的。
因為只有他拿下了漢中,天下人的心思,才會稍稍地轉到他的身上一些。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原本歷史上的劉備之所以能稱王,便是因為拿下了漢中,同時收攏了一大批的人心。
隨后,也就有了很多假模假樣的祥瑞出現。
當然了,以上只是名義上的問題,至于實際上的問題嘛……
漢中比新野富裕。
人口也比新野更多。
畢竟來說,南陽到底也是經過劉備兩次攜民渡江的。
剩下的人,當真是不多了。
而漢中則是不然。
由于張魯的努力,外加關中的連年混亂,如今的漢中,人口早就已經暴漲到了一個令人聞之駭然的地步。
最起碼來說。
此時江夏、長沙、桂陽等地的人口,便是拍馬加鞭,想要趕上漢中,也都需要一定的時間。
因此之故,如果劉備能夠拿下此時的漢中,那他也就真的擁有了跟天下群雄掰手腕的資本。
哪怕是面對曹操,在劉備占據了漢中,且擁有了漢中人口以后,那也是可以呲牙咧嘴一番的。
更為關鍵的是。
在如今的天下形勢面前,只要劉備打下漢中夠快,他就將擁有更多的時間、更大的實力去跟曹操在南陽掰手腕。
可以說,只要是這一步成了,不論曹操是不是依舊把目光放在廬江、放在孫權的身上,劉備都會擁有跟他在南陽爭奪的資本。
而且,還不僅僅是南陽。
真要說起來的話。
劉備如果運氣夠好,或者僥幸在拿下漢中的同時,又拿下了新野,那么曹劉兩人,或許直接就能來一場決定天下命運的……關中爭奪戰。
當然了,就現如今而言,以上的一切都還只是期望。
嗯,一份美好的期望。
如果真想要將這份美好期望轉變為現實,那么劉備就先要解決兩個問題。
一,攻打漢中的過程中,襄陽會不會出現危機?
二,怎么拿下漢中?
這也是劉備之所以猶豫的關鍵所在。
因為他既想拿下漢中,但同時……他也覺得襄陽有些不穩。
對于劉備來說,如果襄陽、漢中這二者之間非要選其一,他或許永遠都只會選襄陽。
畢竟來說,襄陽是他眼下擁有的,而漢中…對他來說也只是一個目標罷了。
雖然這個目標比較大,足以讓他拼上一切去爭取。
但如果這一切要用本來擁有的資本去換。
比如說是襄陽。
那他卻是一萬個不愿意的。
直到陳逢站出來,言稱愿意留守襄陽,劉備的心思才算是有了轉變。
他相信陳逢。
相信陳逢不會讓自己失望。
同時,他也對陳逢的能力深信不疑。
所以,就如今來說,劉備所要面對的問題就只剩下一個了。
怎么拿下漢中?
……
“申家兩兄弟的情況,我已盡數整理了出來。”
陳逢自然知道劉備在煩什么,因此在第二天剛剛上班兩小時,他便將盤踞在上庸、西城一帶的申家兄弟的材料,盡數整理了出來。
“我有子吉,何愁大事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