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連這么想,其實是有一定根據的。
因為在當前時代里,推薦者往往都和被推薦者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
當然了,王連并不是陳逢推薦的。
不過這不重要。
重要的是,王連是由其他南陽派系之人推薦的。
四舍五入一下,基本就相當于是陳逢推薦的。
而這代表著什么呢?
這代表著,他最起碼也能獲得一個機會。
一個出人頭地的機會。
更為關鍵的是。
這個機會,必然會是南陽派系的領頭羊陳逢所提供的。
綜合以上,再結合目前的情況,王連能不去多想嗎?
畢竟,他也就是剛剛抵達襄陽沒多久,而且連官職都還沒有徹底任命下來。
這個時候,陳逢直接給了他任務。
而且還讓他跟劉琰這樣名頭極大,但實際上卻半點功績都沒有的人一起執行。
要說這里面沒有一定的考量……
誰信啊?
反正王連是不信的。
而在綜合考量了這一系列的情況之后,那么一個很明顯的答桉也就呼之欲出了。
劉琰一定是個草包。
不然的話,他王連能算是獲得了機會嗎?
不過在王連看來,這并不是最關鍵的。
在他看來最關鍵的,其實是劉琰本身在劉備集團所擁有的地位。
高位低配。
嗯,現在就已經有這么一種架勢了。
然后結合了這一點之后,再結合其他的信息來看,劉琰的作用是什么,不就很清楚了嗎?
反正在王連看來,劉琰肯定就是陳逢給他打的一面旗幟。
讓他能夠有機會立功的旗幟。
因此之故,陳逢只是對劉琰進行了交代一事,也就有了解釋。
畢竟來說,他終歸是剛剛加入,總不能說直接就委以重任吧?
但如果有劉琰在前面扛旗。
一切自然也就不同了。
想通了這一切后,王連便默默地化身成了小透明。
一路之上,他都只是跟在劉琰的身后。
不論對方做什么主意,他都沒有任何的反駁。
哪怕對方拿的主意在他看來無比的傻缺。
但這顯然不是最關鍵的。
最關鍵的,其實還是領兵之后他們該怎么做。
在這一問題面前,其他的所有問題,自然都是可以直接拋開的了。
于是乎,劉琰順利地領了三千五百人的兵馬,同時還自作主張地配了將近兩千的民夫。
看起來很傻缺。
期間的時候,王連真的是差點沒忍住。
不過當他想到陳逢的‘良苦用心’,他最終還是將這份心思壓制了下去。
就只是看著。
看著劉琰領了兵馬,看著劉琰安排好了軍隊的安營問題,看著……
直到一切都安穩下來之后。
王連這才對劉琰提出疑問道:“接下來該怎么做?軍師可曾授意從事?”
“那自然是有的。”
作為一個長期高位低配,幾乎什么實際事情都沒有做過,一直都享受閑置待遇的人,劉琰好不容易揚眉吐氣了一次,不論做什么都有人配合,他自然是不想這一切就這么結束的。
所以,他又開始扯謊了。
這其實說起來可以算作是假傳軍令。
不過在劉琰看來,這么做的問題并不大。
首先來說,他跟劉備是兄弟,所以就算是做了一些錯事,大概率也是不會有任何問題的。
其次,也是最關鍵的一點在于。
陳逢對他們的命令,本就是極其模湖的,幾乎就是一種讓他們自決的態度。
因此之故,劉琰自然也就可以放心大膽的做自己認為正確的事情了。
“是什么?”
王連忍不住問道。
“四十多萬斛糧食……”
“按照道理來說,此時此刻的襄陽,應該沒有誰家里會有這么多的存糧……”
“應該說,就算是有,我們也不能直接去搶吧?”
“那么這么一大批的糧食,到底在哪里呢?”
劉琰借著反問的機會,瘋狂地運轉腦力,仔細地思索這么大一批的糧食到底在哪里。
王連很是鄭重地點了點頭,同時也確定了劉琰的疑問:“對啊,到底在哪里?”
“軍師這般安排,顯然是有其謀劃在其中的,而按照之前的謀劃來看……”
暫時還沒有想出糧食在哪里的劉琰,只能徹底化身‘水’手,不斷地將這一問題夸大、放大。
王連則是在一旁連連點頭。
該說不說,劉琰這些論調最起碼的道理還是有的。
當然了,這也是應該的。
畢竟劉備的兄弟,那也不是誰都可以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