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門的培育水箱之中。
一大片珊瑚正在激素和營養液的作用下,以超出普通珊瑚幾十倍的速度生長著。
實際上這些珊瑚已經不能稱為珊瑚,而是一種拼湊出來的生物。
將光子珊瑚中,類似于平菇的部分切割下來,這個東西就是光子珊瑚的芯片器官,成分以鈣和硅晶體為骨架,內部還夾雜著密密麻麻的硬蛋白和各種特化細胞。
李青葉將這個東西放在顯微鏡下,仔細檢測著其表面的結構,然后使用各種激光刺激表面的感光細胞。
在激光刺激下,生物芯片開始發生變化。
實際上,這些激光是李青葉借鑒了目前的光纖信號傳導模式,而專門設計出來的。
與工業化生產的電子芯片不一樣,光子生物芯片內部并不規整,這意味著每一顆生物芯片都是不一樣的。
借鑒了光纖傳導和編碼的一些技術,他不停的測試生物芯片的儲存容量、運行核心、外接線口等。
由于生物芯片每一顆都存在差別,因此每一顆都必須進行試運行,找出其中的有效結構。
其實現在的電子芯片也有差不多的情況,那就是芯片在光蝕刻過程中,可能存在一部分線路和結構不合格,但其他部分又可以使用。
為了不浪費,就將這些芯片經過二次處理之后,作為次品使用。
而李青葉眼前的這顆生物芯片,就是相類似的情況,必須找出其中無法使用的部分,將這一部分結構屏蔽掉。
目前已經完成測試的生物芯片,一共才5顆而已。
但是其計算力卻非常不俗,統計出來的5顆生物芯片,其平均運行速度為230兆~450兆次每秒,這還是其中有60~70的結構長歪了,不然還可以突破千兆級。
而生物芯片的能耗卻非常少,換算為血糖,運行一天的能耗,相當于普通人每天4~8的血糖消耗量。
這還是在全功率開啟的情況下,如果進入低能耗模式,消耗還可以壓低一半左右。
而且生物芯片的儲存容量非常高,目前平均達到了150~250t的級別。
揉了揉眼睛,李青葉感到眼睛有些干澀,顯然這是長時間觀看顯微鏡的副作用。
‘看來必須想辦法,不能繼續用人工方法檢測生物芯片,少量還好,要是數量一上來,眼睛得廢掉。’他心里面無奈地想著。
不過看著一旁密封培養皿中的一顆顆生物芯片,他頓時倍感欣慰。
大小類似于一元硬幣的生物芯片,表面上流光溢彩,這并不是芯片本身的顏色,而是結構的反射光。
類似于自然界中的蝴蝶,蝴蝶的翅膀本身并沒有豐富的色彩,而是那些細微的納米結構,反射出不同的光線,才看起來色彩斑斕。
接下來他又陸續花了好幾天,才湊齊了10顆生物芯片,并完成了系統和軟件的植入。
生物芯片中的系統,是他自己一點點開發出來的,名為[伏羲系統]。
而軟件上,只有[兵人][日常生活]、[格斗技]、[兵器掌控]、[表情管理]、[人際交流]。
其中兵人這個軟件,就一個人工智能,負責整個系統的管理和運行。
當然,這些芯片還需要一些特殊的外設。
比如如何連接其他設備和傳遞數據的b接口,如何控制大腦的激素和信息素水平,如何連接神經細胞之類。
這些東西目前雖然研發出來了,但只在動物身上實驗過,效果只能說馬馬虎虎。
但急需人手的李青葉,只能將就一下了。
5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