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另辟蹊徑(加更)
作為海軍軍官的奧維,仔細查看了這種巡飛導彈的參數,發現了一個問題,他趕緊提醒道:
“老板,這種導彈的速度會不會太慢了一些?”
根據設計規劃,這種巡飛導彈的飛行速度大概在500公里~700公里每小時之間。
這并不是設計問題,而是使用的零配件中,民用活塞發動機只能達到這個層次的速度。
如果要提升速度,只能采用噴氣式發動機,或者固體燃料發動機,但是這樣做,必然導致生產成本提升。
而且噴氣式發動機、固體燃料并不那么容易弄的,以呂宋此時的工業能力,不具備大規模量產的可能。
就算是可以量產,其成本也會導致產量提不上去。
這種巡飛導彈的定位,本來就打算用數量壓垮敵人,自然不能為了一部分性能,大幅度提升成本。
“速度確實是一個弱點,但并不是不能彌補。”李青葉又調出了一份新的文件。
文件上是這種巡飛導彈的改進思路。
既然速度受到發動機的限制,那就使用其他方案來彌補。
方案一,超低空突防型號。
利用智人公司的生物計算機技術優勢,為巡飛導彈配備超強的智能控制系統,直接讓導彈貼著地面或者海面飛行。
要知道,雷達在監控超低空的時候,存在無法克服的盲區,因為容易受到地表地形、障礙物和水面波浪的干擾。
只要不被雷達探測到,導彈速度再慢也沒有關系。
畢竟現代攔截系統、防御系統,都靠雷達、聲吶和衛星,其中雷達是關鍵探測手段,一旦雷達無法鎖定突入目標,那些攔截導彈、攔截系統也只能睜眼瞎。
等到肉眼看到導彈,那幾乎可以宣告死刑了。
方案二,吸波隱身型號。
就是使用可以吸收雷達波的材料,讓導彈處于電磁波隱形狀態,同樣可以悄無聲息的突襲敵人。
方案三,海底潛航型號。
設計成為魚雷形態,加上智人公司目前擁有的消音瓦技術,以及生物計算機技術,讓這種魚雷潛航到目標附近,直接攻擊船只的水線。
或者改造成為靠近目標的海岸線之后,直接變成固定翼導彈,攻擊海岸線附近的陸地目標。
方案四,復合型號。
采用多種技術復合,讓其具備電磁波隱形、超低空飛行、低噪音潛航的功能。
這個型號也是李青葉準備作為洲際戰略導彈的備用方案之一。
其技術指標要求可以秘密潛航到阿美利卡的北美海岸線附近,然后從超低空突入其陸地,將重達3噸左右的戰斗部,投送到阿美利卡的任意一座城市中。
要和五大流氓掰手腕,就不能和對方拼財力,而是要使用不對稱手段,要讓對方投鼠忌器。
反正李青葉的戰略思路,就是你可以毀滅我一個分部,但我也可以讓你本土損失慘重,大家來互相傷害,看誰扛得住。
奧維重新按照這些武器的性能,在腦海中推演了一番。
他發現如果這些武器真可以實現,阿美利卡要拿下呂宋,估計北美本土的海岸線一兩百公里之內的范圍,絕對會被智人公司摧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