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章戰略儲備
21年,1月13日。
洪沙瓦底的隆格朗山中。
翁學海和巴康等人帶著勘探隊伍,經過快半個月的勘探,打了173個鉆點,終于大致確定了這片礦脈的分布、厚度、儲量。
“沒有想到我們礦產勘探隊,竟然沒有發現這個超級大礦。”巴康開玩笑起來。
其實他說得并沒有錯,因為是航天基地的施工隊伍發現的,因此這個礦的首功是在施工隊這邊,而不是勘探隊。
翁學海倒是看得開:“這種事情很正常,瞎貓碰到死耗子的運氣就別想了,我們還是腳踏實地的做下去,遲早會發現其他大礦脈的。”
而拿到礦層分布圖的吳剛,也總算是松了一口氣,因為礦脈并沒有向航天基地方向延伸,他只需要為燃料儲存再再找一個地方即可。
此時負責礦業開采部門的吳聰,也急匆匆趕到了這里。
他看著這一片山地,哪怕是有一條鐵路在附近通過,仍然讓人頭禿。
“頭,上面對這里怎么安排?”巴康好奇地詢問道。
吳聰攤攤手:“還能怎么辦?肯定要開采,現在國內的鐵礦石都從澳洲和天竺進口,這可不是一個好現象。”
作為礦業公司的負責人,吳聰可知道,目前三大集團都有自己的鋼鐵廠,而且規模還不小,加起來可以年產1800萬噸鋼鐵。
明年還會擴充到3300萬噸鋼鐵的產量。
煉鋼煉鐵設備可以購買,但鐵礦石可是耗材,如果常年依賴進口,那可不是什么好事情。
雖然青葉集團憑借新藥,成功逼迫天竺和澳洲,低價出售了一批鐵礦石。
但對方心里面也肯定在打著小算盤,比如先低價給你擴充產能,過幾年養肥了,直接狠狠地宰你一刀。
洪沙瓦底和其他三個控制區,之前都沒有大鐵礦,一旦被掐住鐵礦石供應,那鋼鐵產業的利潤絕對會被澳洲人收割。
華國的鋼鐵企業就是因為鐵礦石無法自給自足,導致利潤都被必和必拓、力拓、淡水河谷等鐵礦石供應商收割。
吳聰看過公司的一部分遠景規劃,需要建設很多大規模基礎設施項目。
在智人公司控制區中,未來10年內,至少需要消耗3~5億噸鋼鐵。
如此龐大的鋼鐵消耗,如果單純靠進口,那智人公司再有錢也撐不住。
因此必須發展自己的鋼鐵產業。
但問題又繞回來了,鋼鐵產業需要大量鐵礦石,而之前控制區內部,并沒有發現大型鐵礦,絕大部分鐵礦石依賴進口。
現在發現隆格朗山這個超大鐵礦,肯定是要開采的。
在場的翁學海提醒道:“吳總,開采歸開采,但伴生礦要處理好,這可是一筆巨大的財富。”
“當然,我回去之后會組織一次秘密研討會,討論出一個合理的開采方案。”吳聰也非常清楚這個礦的價值。
根據初步勘探都數據,磁鐵礦總儲量大概在8.7億噸左右,平均品位為34.6%。
另外伴生的鈦釩鉬錸,如果全部開采并精煉,大概可以獲得18萬噸鈦、11萬噸釩、3萬噸鉬,以及最有價值的320~350噸錸。
這個礦的鐵礦,如果全部開采出來,可以冶煉出大約3億噸鋼鐵,基本可以滿足當前控制區的最低要求了。
加上控制區的其他小礦,東拼西湊一下,也可以再冶煉出1億噸鋼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