頓時耐高溫測試平臺上,類似于電弧爐的電加熱系統,開始對于這一塊鋼板進行全面加熱。
時間一分一秒的溜走。
而平臺上的加熱溫度,也在穩步上升之中。
500攝氏度……
800攝氏度……
1200攝氏度……
可鋼板并沒有出現融化的跡象。
直到溫度被提升到3736攝氏度,鋼板才出現微微變形,但仍然沒有熔化。
然后溫度再次被提升到5122攝氏度,此時鋼板終于熔化了,但融化得并不徹底,還有一部分呈現出團塊狀態,宛如粘稠的巖漿一般。
最后溫度達到了5506攝氏度,鋼液才宛如沸騰的開水一般。
助手拿著生物平板,記錄下這一系列實驗數據。
接下來是500攝氏度、1000攝氏度、1500攝氏度、2000攝氏度重復加熱和冷卻實驗。
而且還分為全體加熱、單面加熱、局部加熱的對照組。
這種合金就是生物納米鉬錳鋼。
然而這種材料還不是極限耐高溫材料,真正的耐高溫材料還要看陶瓷基復合材料。
這方面,李青葉也通過生物合成法在搞了。
通過添加一部分碳和鉬、鈦,形成的生物納米陶瓷序列之中,目前有一部分品種可以生長出熔點5637攝氏度、沸點5912攝氏度的生物納米陶瓷。
為什么李青葉那么注重材料的研發?
原因就在于智人公司的精密加工技術非常落后,別說追趕歐美了,就算是和華國企業比,都是沒有可比性。
拿著上個世紀的加工技術和加工設備,哪怕是超算和工程師再厲害,也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因此材料就成為了彎道超車的唯一選擇了。
只要材料足夠好,完全可以玩力大磚飛的那一套。
發動機不夠好是吧?
直接上超高溫爆燃。
精度不行?
那就硬度和強度來補償。
設計落后?
材料硬堆。
這就好比廚師做菜,對方廚藝非常厲害,可以化腐朽為神奇;那我就直接上頂級食材,用最樸素的方法來烹調。
而智人公司的優勢,就是材料的低成本生產,這些頂級材料可以做到白菜價,那就算是加工技術不行,表現出來的效果也是差不多。
比如前段時間,洪沙瓦底的發展集團,通過產品交換的方式,向露西亞的蘇霍伊航空公司購買了老舊的米格25戰斗機生產線。
對于這種老掉牙的東西,接收了米格公司遺產的蘇霍伊公司,并沒有太過于在意,便將封存的生產線翻新之后,揮淚大甩賣給了發展集團。
智人公司之前通過馬甲購買米格25的生產線,目的就是看中了米格25的不銹鋼設計。
這并不是開玩笑。
由于使用了大量不銹鋼材料,米格25的機體重量占比太大了,導致其油耗非常高,航程一般般,發動機壽命也不長。
但是這種缺點,對于智人公司而言,就壓根不是問題。
現在李青葉研發的各種新材料,隨便拿出去幾種,就可以讓米格25脫胎換骨。
到時候升級改造之后的米格25,在全球現役戰斗機中,估計不會比什么陣風差到哪里去。
謝謝各位親的支持(w`),求訂閱、收藏、月票和推薦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