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的做法,是先挑選一批背景干凈、有覺悟的員工考察,然后擇機接觸和吸納,剩下的自然人員工,則安置在不重要的子公司或者產業中。
類似于黃偉達這樣的,就是通過這種方式篩選上來的。
……
第三造船廠的12號全封閉船塢中。
黃偉達和幾個工程師討論著如何設計的問題。
這個船塢和普通的干船塢不太一樣,而是一個大池子,池子的深度有50米,長度500、寬度100米。
目前池子里面,已經有大批穿著工作型外骨骼,還有特殊防護設備的技術員,正在緊鑼密鼓的施工之中。
池子底部和側壁,安裝了大量的可拆卸鋼結構支架,特別是底部,那些鋼結構支柱,足以支撐起幾萬噸的重量。
而支架包圍的中間區域,很多技術員通過吊臂、龍門吊、臨時懸空鋼架橋道,將一件件提前定制的鋼結構模塊,從層部一點點拼接組合起來。
從外觀可以看出,這是一艘船的模型。
一行人走在懸空鋼架橋道上。
路過的技術員們只是微微點頭,便各自忙碌著自己的工作。
“想當年,我在廣船的船塢時,可沒有這么好的條件。”黃偉達笑著搖搖頭。
其他幾個在華國造船廠呆過的工程師或者設計師,都深有同感。
特別是一線的電焊工、普工,在噪音、強光輻射、金屬粉塵中長時間勞作,往往很容易出現職業病。
比如腰椎間盤突出、身體勞損、視力下降、塵肺病、呼吸道疾病之類。
而此時在這個船塢里面,這些問題都被解決了。
所有一線員工全部都配備了工作型外骨骼,這種外骨骼不僅僅可以輕松搬運幾百斤的重物,還自帶空氣凈化系統、防輻射防強光系統、隔音系統、內部恒溫系統和通信系統,以及比較強大的防護能力。
有這種外骨骼,員工想得職業病都困難。
反正很多技術員在新呂宋造船廠工作之后,估計會很難適應以前的造船廠工作環境。
在如此強烈的對比下,就算是工資增加一倍,估計絕大多數的技術員都不會離開。
只要感受過這種全防護的安全舒適,誰愿意回去忍受那種惡劣的工作環境。
當然,如果愿意支付三倍以上的工資待遇,或許有人會心動。
問題是東亞各大船企哪一個有底氣?敢給一線電焊工和普工開出三倍于新呂宋造船廠的工資待遇。
作為勞動密集型產業的造船廠,別說三倍了,就算是兩倍工資待遇都很難做到。
在造船行業從業了七年年多的黃偉達,對于東亞各大船企的底細一清二楚,哪怕是南高麗和東瀛那邊的船企,在工資待遇方面,其實也和華國船企處于半斤八兩的水平。
一路從上層走下去,兜兜轉轉了半個多小時,才抵達了底部的作業區。
看著面前厚重的鋼結構模塊,黃偉達拍了拍底部的厚重殼體:“初步設計方案已經完成了模塊分解,底部模塊的板材我加厚了2.3個系數,應該不會被壓垮。”
“2.3個系數?保守了一點,其實我認為1.8個系數就足夠了。”另一個設計師有些糾結的說道。
但是黃偉達卻非常謹慎:“小心無大錯,畢竟這是我們第一次設計如此龐大的一體船。”
謝謝各位親的支持(w`),求訂閱、收藏、月票和推薦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