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公子先和安曉芳懇談,表示想參與的意愿。
安曉芳對此當然早有所料,但是沒想到李一胥會如此堅定。
那簡直是整體倒向汪言,犧牲自身利益,并且沖鋒陷陣。
安曉芳直言不解,李一胥把汪言走到現在所取得的成績,掰開來揉碎了倒給安曉芳,甚至不惜拿王思明舉例,力證汪言的天賦才情。
最后,再用叔叔的人情,打感情牌。
安曉芳被說服了。
不服不行啊,有李一胥在,她要么放棄項目,冷眼旁觀,要么站到汪言一邊,賺能賺到的錢。
她本身就很看好這個項目,對自身眼光和能力都有信心。
唯一的顧慮是汪言的年紀和實力。
現在,顧慮被打消,信心得到強化,那就搞唄。
李一胥擺平安曉芳這個頂級制片人,再去找億達和中影。
兩家公司的相關負責人,和李公子都有繞著彎子能掛上的密切關系。
人家一看,哦,安曉芳力推,資金充裕,那就投吧!
找上門的好事,沒有往外推的道理。
兩家大佬心里都有B數,知道人家是為什么才主動找上來的,對排片傾斜答應得很痛快。
而且沒什么爭權的歪心思,只想多爭點投資份額。
所以,現在的情況是——5家投資人在大方向上,基本形成共識,只剩細節需要磋商。
李一胥拿出的合作初稿如下:
五家聯合制作,王庭娛樂影業為主投,其余四家跟投。
安曉芳的大晟傳媒為主發行方,億達、中影數字聯合發行。
總成本暫定1億,包括制片、發行、營銷、宣傳等一切成本。
王庭娛樂出資5000萬,占所有收益60%,并且擁有女主、男一、男二、女二、女三的決定權。
李一胥出資1500萬,占所有收益10%,掛名第三制片人、第三出品人。
大晟傳媒出資1500萬,占所有收益10%,負責發行,并收取1000萬發行費。
億達、中影各出1000萬,各占所有收益10%,協助發行宣傳,承諾上映前三日排片。
汪言之所以拿那么多收益,是有理由的。
一,因為劇本版權在手里,本來就有成本。
二,因為劇本的細致程度,基本上等于一個優秀的電影半成品,一眼可以看得到最終效果。
正常的文字劇本,不可能那么細致。
二次創作,是導演的工作。
正常的編劇也沒那水平,可以把導演的構圖、武指的打斗、特效的質感等工作全部干完。
汪言掏出的本子,不算正統,更像是由導演二次加工過的拍攝指導手冊。
講句不好聽的:多事。
但汪言不止是編劇,更是投資商,是金主爸爸,誰敢有意見?
反正投資人們都很喜歡,直接就能暢想畫面。
這就是他們痛快讓步的原因,肉眼可見的是一部好電影,拍呲的可能性太低了。
不過,大晟傳媒、億達影業、中影數字都不吃虧。
大晟傳媒只掏500萬就能得到10%收益,發行中,外人再怎么監督都能賺到點油水,很闊以。
億達影業和中影數字都需要好片子填院線,發行費用里有一部分左手倒右手,同樣闊以。
唯一虧的只有李一胥,但是人家心甘情愿。
這就好辦了。
那三家都沒意見,汪言想了想,感覺快速推動項目進程更重要,剩下點蠅頭小利不值得爭。
反正續集的版權什么的都在自家手里,想接著玩下去,我還是大家的爸爸,怕啥?
于是點頭同意。
李一胥激動萬分,一拍大腿:“明天下午簽字立項,后天開始建組,汪少,我已經迫不及待的想要大干一場了!”
汪言本來挺淡定的,被他這么一鼓搗,也開始激動。
四個字便足以概括那種心情——
我的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