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像機一開,汪言馬上又恢復到身份扮演中,成為那個少年天才的汪導。
坐在后面看著監視器屏幕,努力觀察著景深、構圖、色彩等審美要素,感覺不太對,馬上喊咔,準備重新拍一條。
就在這時候,三女一男,四個年輕人悄悄擠到圍觀人群的最前面,就站在導演車五米開外。
汪言對此一無所知,叫來傅雨詩,連著副導演和攝影師一起吩咐。
“詩詩,下一條你稍微變變走位,從這里過去,當車子沖來的時候你要有一個微微轉頭的動作,但是很克制,馬上停止。
我要你表現出脖子上的大筋輕輕一炸,很快又平復下去的小細節。
你現在就琢磨一下怎么演,不行找人多練一會兒。”
然后轉頭吩咐攝影師。
“你從側后方拍,開始拍她的小半個側顏,取景位置稍微調高一點,你看著斟酌。
焦點對準她的下頜骨,注意構圖,要把路和車帶到,然后車子沖過來的時候要照顧到傅雨詩的細節動作,一閃之后,馬上調焦……明白我的意思嗎?”
傅雨詩和攝影師分別點頭,開口談理解。
攝影師張棟梁是錦衣衛的主拍,經驗豐富,但是個人風格不強,善于實現導演的審美意圖,是安曉芳特意請過來為汪言服務的。
“拍側顏和下頜骨,您是想以美的構圖來沖擊觀眾的眼睛——不得不承認,傅小姐的側顏真是夠殺的,尤其那下頜骨線條,真的是美炸了!
這樣一個特寫可以拉觀眾沉浸在外形上,然后突然對焦沖來的汽車,氣氛瞬間由極松轉為極緊,可以有效的調動情緒……”
傅雨詩從她自己的角度來完成補充。
“青筋微微一綻,旋即收斂,目的是提示觀眾——主角其實早有預料,甚至就在等著這一刻。
但是由于時間短、信息量大,這個暗示在當時并不會被有效思考,直到最后反轉,才會有一部分比較敏感的觀眾意識到。
更大的可能是,觀眾哪怕被劇透提醒,都要二刷三刷,才能發現隱藏在前半段里的大量細節。
這將有效提升電影的耐看性,并且讓看懂的觀眾產生一種恍然大悟的感覺。
情緒上的釋放會更加的酣暢淋漓,同時女主的形象也會越發飽滿,聰明、強大、自控,細節將賦予她足夠的說服力。”
“很好!”
汪言為她們兩人鼓鼓掌,往下壓一壓鴨舌帽,又給他們提煉一次整體思路。
都是第一次合作,事無巨細,不厭其煩,務求讓所有人都能正確理解自己的意圖。
這正是一個好導演應該、并且必須做到的事。
“《魔女》這部片子,本質上就是一個扮豬吃虎的故事,要用前期的挫折和壓抑,積聚出最后的酣暢淋漓。
但是,扮豬最重要的一點是,你不能真蠢。
一旦把你拍得渾渾噩噩隨波逐流,后面的反轉就缺乏說服力,顯得毫無征兆。
這樣子,觀眾是爽不起來的。
必須讓觀眾時時刻刻感覺有哪里不對,并且心懷希望,期待著變化。
要想說服觀眾接受整個邏輯,就必須拍出足夠的細節,印在觀眾的潛意識里。
到最后,反轉的時候,他們才會恍然大悟,而不是莫名其妙一頭霧水。
所以,詩詩你的表演要有層次感,表層之下要有力量,尤其那幾場眼神戲。
而攝影要注意畫面的象征性意味……”
一群人圍著汪大少,小雞啄米似的點頭。
“那就這樣,準備開拍!”